日前,晉江龍湖鎮旅菲僑領、上好佳集團創始人施恭旗攜其家族再次捐資950萬元,助力前港村多個鄉村振興項目的建設。
龍湖鎮黨委書記許文倡表示,此次捐資是龍湖鎮深入實施“引雁筑巢”工程的一個生動剪影。今年來,龍湖鎮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產業、僑牌、人文三大優勢,以黨建引領為主線,分類實施“歸雁行動”“筑巢行動”,專班制推進六大工程,優化“黨委搭臺、鄉親發力、項目回流”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加快建成“產城鄉”深度融合新型織造名鎮。
賡續鄉情僑親“歸巢”反哺
11月13日,以“情系桑梓·善行天下”為主題的施恭旗家族公益捐贈儀式在龍湖鎮前港村舉行。此次,施恭旗家族再次捐資950萬元,其中,850萬元用于前港村“黨建+”鄰里中心、“龍湖·前港”僑史館暨閣頭家族故事館、前港體育中心等項目建設,助力前港鄉村振興;100萬元捐贈龍湖鎮教育促進會。
旅菲僑領施恭旗參觀其捐建的“黨建+”鄰里中心。
捐贈儀式后,施恭旗在家族成員的陪同下,來到前港村“黨建+”鄰里中心進行參觀。
“這里就是村里的辦事大廳,融網格服務站、便民服務中心、紅蜂驛站、歇腳書吧、零工驛站于一體,非常便民。”在前港村黨總支書記施小鵬的講解下,施恭旗參觀每一個功能室,認真聆聽介紹,不住微笑點頭。
施小鵬介紹,按照“1+6+X”功能規劃,前港村“黨建+”鄰里中心完善辦事大廳、鄉村能人議事廳、退役軍人服務站、鄰里法庭、僑胞之家、居家養老服務站(長者食堂)、龍湖鎮中心青少年宮、風云謎社等多個功能配套。
“前港村‘黨建+’鄰里中心的投用,不僅提升了村莊基層治理能力,而且還引入了多元的活動,讓村民的幸福感、歸屬感不斷增強。”施小鵬說。
記者獲悉,龍湖鎮素有“僑鄉中的僑鄉”之美譽,歷來與海外僑胞保持密切聯系。在本次捐贈活動前,龍湖鎮主動靠前服務,與施恭旗家族對接聯絡。今年3月,晉江經貿交流團赴菲律賓開展經貿促進活動,龍湖鎮主要領導前去拜訪施恭旗,助推捐贈項目落地。
立足僑鄉特色,龍湖鎮實施“僑親資源+產業生態+科技賦能+專業園區”的招商策略,將打造回鄉創業平臺與提升產業鏈水平有機融合。
其中,華清半導體產業園項目系晉江市旅港鄉親資源重點引進的高新技術反哺項目,總投資30億元。據悉,該產業園全面達產后年產值預計可超30億元。
記者獲悉,依托“引雁筑巢”工程,龍湖鎮儲備形成鄉村能人重點項目庫并全力推進攻堅。今年來,龍湖鎮組團赴中國香港、澳門,以及菲律賓等地招商,引進項目15個、計劃投資103.5億元,并組建工作專班實行一條龍服務,加快落地達產進程,以最高標準打造標桿項目。
引資聚力項目賦能增效
前不久,龍湖鎮桿柄村鄉村振興促進會成立,桿柄村企業家施友吉當選首屆理事長。
三年前,桿柄村被列入奮蹄馬薄弱村,村財薄弱,基礎設施落后。近年來,在上級政策資金和鄉村能人的支持下,一件件民生實事得到快速落實,人居環境不斷優化,村容村貌發生明顯變化,成功脫除了“薄弱村”的帽子,村民們都笑稱“乞丐桿柄”實現了逆襲。
此前,桿柄村幸福院改造提升項目的建設落地,得到不少鄉村能人的支持,鄉村能人是桿柄村鄉村振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此次,桿柄村鄉村振興促進會成立,搭建了一個反哺家鄉的重要平臺,將推動項目回遷、資金回流、人才回鄉;同時,發揮不同領域會員專業優勢,協助村黨組織,在鄉村振興建設、公共事務決策、村民創業致富、矛盾糾紛調解、鄉風文明倡導和慈善公益事業等方面積極作為,助力鄉村振興。
該促進會捐資活動得到了旅菲和旅港同胞的積極響應,每一筆資金都承載著海內外鄉親對家鄉的熱愛。截至目前,累計總捐資數額突破1000萬元人民幣。
鄉村能人力量“聚”起來后,鄉村振興就能“跑”起來。當前,桿柄村文體活動中心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該項目規劃建設7層樓,將作為匯集戲臺演出、文體活動、幼有所育、老有所樂等多功能的“黨建+”鄰里中心場所。此外,桿柄村還積極引入光伏發電項目,投用后,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7.5萬元。
無獨有偶,作為與桿柄村同一批次的薄弱村,陳店村近年來也迎頭趕上。今年來,陳店村著力推動“黨建+”鄰里中心資源整合、功能融合,讓陣地作用不斷顯現。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而企業家捐建的文體活動中心也成為“黨建+”鄰里中心的重要陣地之一。
據介紹,陳店村以黨群服務中心提升建設為契機,引入了一體化衛生所和兒童健身苑,加上企業家捐建的文體活動中心,為群眾在“家門口”打造高品質“服務圈”,滿足村民多樣化需求的同時,圍繞“1+6+X”功能布局,常態化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活動。
除了捐款和捐建陣地,龍湖還有村民捐出古厝使用權,凝聚起每一份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在福林村,捐出古厝使用權交由村里活化利用的不在少數,西區97號便是其中一個。
記者獲悉,西區97號始建于1950—1960年,院落坐北朝南,是典型的閩南僑厝建筑,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和人文風貌。屋主是旅菲華僑許文曲,他將房子的使用權捐給村里。
2023年年底,龍湖鎮以文體旅融合發展為契機,著力打造全國首個“旅閱小鎮”,與廈門大學創新與創意學院簽約,引入“西區97號國際藝術社區”項目,落地福林古村落,盤活該建筑作為項目駐地工作室,并在今年9月正式揭幕,以“社區記憶”為主題迎來首次國際藝術展。來自日本、荷蘭等地的國際藝術家及廈門大學專家學者齊聚福林,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福林村西區97號國際藝術街區舉行國際藝術展。
此外,侖上村第一網格黨群服務站的所在地也是村民留奕貴捐出的古厝,助力鄉村基層治理等。
黨委搭臺多方聯動振興
日前,“旅閱龍湖”第二屆僑鄉文化創意與藝術季暨“紅色龍源”文化周啟動儀式在龍園村舉行。
活動中,大型民俗踩街、戲曲展演、龍文化主題花燈展、“紅色龍源僑心筑夢”福建百姓大舞臺文藝演出等活動,展現龍園傳統僑村的文化魅力;“紅色龍源”僑史展、景觀打卡活動,讓人追憶紅色歲月;為期5天的“龍源杯”名?;@球邀請賽,更是場場觀眾爆滿。
自打造“旅閱龍湖”文體旅品牌以來,龍湖鎮持續在文體旅活動中推介龍湖特色元素,以活動為載體,不斷提升海內外龍湖人的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感。
據悉,龍湖鎮圍繞傳統村落、僑鄉文化等元素,打造施瑯紀念館、龍湖·福林僑史館、龍園僑史館、閩南家文化體驗館、“龍門匯”青年聯誼平臺等特色文化陣地,制定“歸巢”精品旅游路線,配套推出“五古研學”“僑鄉·僑情”等五大主題研學季活動,全面弘揚旅外僑親守望相助、情系桑梓的生動事跡,著力增強在外人才的“根親”意識。同時,成屆次策辦“僑鄉文化節”、懇親會,吸納經濟、文化、教育等各界鄉村能人,匯聚力量參與家鄉建設;成屆次承辦“尋根之旅”夏令營,拉近新僑與故土的情感距離。
此外,龍湖鎮以黨建引領為主線,聚力“筑巢引雁·人才反哺”,探索黨建帶動、人才助動、內外聯動有效途徑,推行“人才+”鄉村治理模式。今年來,龍湖鎮持續健全村黨組織書記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加強教育培訓,常態化組織理論講座、外出學習、實地觀摩,提高村黨組織書記隊伍綜合素養;落細落實“鄉創聯盟”機制,通過結對幫帶找不足、傳經驗、促提升,并引導各界人才投身鄉村事業,充實龍湖“人才智庫”,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鄉村能人歸巢共富,項目是關鍵支點。今年,龍湖鎮策劃實施村級黨建重點項目196項、啟動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的“造血計劃”,并通過比拼晾曬,營造比學趕超氛圍、強化示范帶頭作用。
為了進一步夯實基層治理陣地“筑好巢”,龍湖鎮常態化深化“網格日”系列活動,推動網格管理順暢運轉、落地見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最美網格、特色網格,同時聚焦群眾需求拓展打造一批功能完善、服務優質、開放共享的鄰里中心,打造惠鄰、聚鄰新陣地。
(記者 施蓉蓉 董嚴軍 通訊員 龔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