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
研發新產品、布局數智生產線、招引高端人才……新春伊始,在晉江經濟開發區,以科技創新為“支點”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潮持續涌動。
科技創新集聚發展新動能
走進浩博(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批批高性能新材料、新產品訂單正在加緊趕制。深耕高性能復合材料細分領域,浩博公司逐步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跑出了年產值1.3億元的亮眼成績。
航天航空、醫療器械、消費電子、軌道交通、船舶汽車……浩博公司的產品廣泛應用于軍用和民用領域,是國內第一家大規模生產聚甲基丙烯酰亞胺(PMI)泡沫材料高端產品的企業。
“在根植原有市場優勢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將加大產品功能性研發,擴大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高端運動器材等領域的市場份額,加大對國際市場的開拓。”浩博公司董事長丁友家介紹,2024年,浩博公司年產值力爭實現超20%增長。
得益于在PMI泡沫材料高端產品的長期深耕,浩博公司與高校研發的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往往只需3~6個月。“目前,我們與浙江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校形成了產學研合作,借助高校的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優勢,形成了較強的工藝研發和產品開發能力。”丁友家說,新的一年,浩博公司還將加大在研發和人才方面的投入,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不斷集聚發展新優勢的,還有泉州恒毅機械有限公司。
恒毅機械深耕針織機生產20多年,不斷引進尖端高新技術和先進辦公設備,年制造各種高性能大圓機2000多臺,產品遍及歐、美、非、東南亞及國內市場。在恒毅機械,小到細如發絲的針槽工藝,大到整臺針織機的制造,都有著滿滿的科技含量。
“今年,根據市場需求,我們還會研發一批新的機型,年度研發經費預計將突破1000萬元,研發經費占比達4.5%。”恒毅機械項目經理李小蘭介紹。
在奇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新品研發也成為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決勝法寶之一。
依托功能性休閑軟糖的開發,去年,奇峰食品銷售量實現30%的增長。“今年,我們還將提升生產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并結合大健康市場的需求,不斷研發新的產品,實現企業發展新的躍升。”奇峰食品總經理林景昌說。
多措并舉塑造發展新優勢
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離不開高端人才的支撐。
“今年,我們將招引碩博人才15~20人,進一步充實企業技術研發力量。”福建華清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金翠松告訴記者。
作為國內氮化鋁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高端人才一直是華清電子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石。
華清電子不僅擁有兩院院士、清華教授組成的顧問團隊,還有由多名博碩人才領頭的核心技術團隊。近年來,華清電子與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共建精細陶瓷研究院,與廈門大學共建電子陶瓷聯合實驗室,與清華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國杰老教授研究院聯合進行項目開發,不斷將科研能力轉化為企業創新發展優勢。
今年1月,華清電子獲批成立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這也是晉江首家獲批成立的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在安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晉江安海聯誠機械有限公司新廠的搬遷,將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新助力。
聯誠機械新廠面積2.9萬平方米,投資約1.4億元,將引進大量新設備、新生產線,有力提升企業的自動化水平和工藝精密度,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新廠預計在5月份搬遷。這段時間,我們將趕制出3個月的產品庫存,為廠區搬遷停產留足空間。”聯誠機械項目負責人蘇美英說,此外,聯誠機械還將拓展叉車、小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力爭實現年產值增長超25%。
政企攜手培育壯大“科創森林”
企業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科創平臺的引擎作用也將進一步增強。
推進工程建設、加大招商引資、提升運營效能……在晉江市創新創業創造園(以下簡稱“三創園”),新一年的發展步伐愈加鏗鏘。
“2024年,我們將以資金保障、項目建設、強化招商為重點,持續發揮三創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效應,為晉江實體產業的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勁的科創支撐。”三創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阮良州說。
2024年,三創園計劃引進20個以上孵化項目,推進晉江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國際產業加速器建設工程,拓展市場化運營,并將加快香港理工大學晉江技術研究院、中科華清(泉州)精細陶瓷研究院、海西紡織新材料工業技術晉江研究院改造升級,賦能晉江產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黨委政府所擔當的“引路人”“推車手”“服務員”等角色。
2023年,聚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晉江經濟開發區推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數智轉型企業“三張清單”培育行動,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3家,總量達218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6家,總量38家;有力推動107家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
下一步,晉江經濟開發區將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持續放大三創園創新策源地效應,著力實施“科創賦能”“數智賦能”工程,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00家,年均申報專精特新企業超25家,數智轉型企業達400家,讓“科創森林”枝繁葉茂、加速成長,為晉江全力建設中國民營經濟強市提供“硬科技”動能。
(記者許春蔡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