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英林湖尾村以“海”聞名,系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省“水鄉漁村”休閑漁業基地,“趕小海”、嘗海鮮是許多人關于湖尾村的難忘記憶。其實,湖尾村的鄉村景觀也頗具特色,其中就包括頗具傳奇色彩的贊嬸井。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湖尾村北面的贊嬸井。其周邊步道全是硬化的水泥路面,一側出磚入石的墻體上鑲刻著“贊嬸井傳奇”“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字樣,另一側石頭房墻體上則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彩繪,“飲水思源百年甘泉——贊嬸井”字眼,無不透露出傳奇色彩。
“贊嬸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湖尾村黨支部宣傳委員蘇長林介紹,湖尾村地勢高、又近海,村里的水井有些是咸水,不能食用,就連澆菜、洗衣服也不合適。一次,村里人在村子北邊找到一地方挖井,挖到了約兩丈深時,挖井人忽然聽到井下傳來叫喊聲:“贊嬸!贊嬸!有人在挖你家的屋脊了。”挖井人聽了后,便停止往下挖,并用磚頭砌了井壁。之后,這口井的出水量豐沛、水質甘甜。因此,大家都稱之為“贊嬸井”。
“這口井有上百年的歷史。我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贊嬸井的傳說,我也經常到那打水。”今年51歲的蘇長林說,這是村里最早挖的一口井,終年水流不絕。即使在干旱的年份,贊嬸井從來沒有干涸,而是源源不斷地冒出甘甜的井水,滋養著湖尾村這片土地,也成為全村人的共同記憶。“大家對這口井有著深厚的感情,全村人都有到此打水的經歷。”蘇長林說,隨著其他一些水井的開挖和自來水的普及,村民已不再需要每天到贊嬸井排隊挑水,但贊嬸井卻成了鄉村景觀。
如今的贊嬸井邊立著木樁,木樁上裝有吊繩和手搖打水“神器”。蘇長林現場演示打水,只見他嫻熟地搖動手柄,一眨眼就打起一桶井水,并歡喜地捧起水往臉、手臂上一抹,直呼:“很舒服、很清涼。”
時間不語,卻能忠實地記錄著一切。湖尾村黨支部書記蘇文宣告訴記者,贊嬸井現存的價值更多是“飲水思源”的精神內涵,是后輩對于前人的致敬。贊嬸井既是口口相傳的傳奇故事,也是念念不忘的美麗鄉愁。
湖尾村人口2000多人,擁有菲律賓湖尾同鄉會、香港湖尾同鄉會、澳門湖尾同鄉會三個村級同鄉會;同時,湖尾村還保留著眾多閩南古大厝。如何挖掘古厝文化?如何釋放“鄉賢+”力量?如何打造“趕小海”“吃在湖尾”招牌?這些要素如何融合發展,是湖尾村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必答題”。
(記者 王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