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融融,天下晉江人踏上歸鄉的路。
水土無言,被滋養的血脈,從海的那邊回流。
近半個月來,晉江的春天,鄉情滿溢。旅居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泰國、緬甸、柬埔寨和我國港澳臺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晉江鄉親紛紛返鄉。這是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海內外晉江鄉親首次大規模回鄉聚首。
見家鄉人,講家鄉話,吃家鄉菜,住家鄉厝……4月的晉江,處處氤氳著相聚的親切、溫馨和感動。
蚵仔煎高甲戲濃濃鄉愁具體而生動
“1935年,我出生在晉江金井溜江村,我們村很美,有著白色的沙、碧色的海、藍色的天。”今年88歲的旅菲僑領陳祖昌回憶起家鄉,眼角閃著光。
4月5日,闊別三年半,陳祖昌又回到出生的這片土地。雨中,兒時的古厝屹立眼前,陳祖昌靜靜地凝視許久后,握著同行的古厝保護專家的手,反復叮囑,“一定要好好把家鄉的厝保護下來,留住它的風采、留住我們的記憶。”
鄉情不可名狀,但鄉愁很具體。
4月2日晚,走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旅菲僑領陳凱復看到燈火輝煌、車水馬龍的晉江,內心十分激動。
7歲那年,陳凱復離開晉江。此后,他常常會想起家門口一條窄窄小小的石頭街,還有敲鑼打鼓很“鬧熱”的高甲戲。等他再次返鄉,已經是40多歲了。這期間,晉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家的房子經歷了幾次拆建,道路也不斷擴建。陳凱復說:“我幾乎尋覓不到童年記憶的樣子,但是夜幕降臨,當高甲戲聲音傳來,我便知回到了故鄉。”
時隔三年多,印尼晉江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許宗鴿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剛落地,他便開始尋覓一份熱騰騰的蚵仔煎。他說,這是他心中最美的家鄉味道。
故土情深,鄉音不改。
“我們一家人平時都講閩南話,也引導兒孫從小學習閩南話,了解祖國和家鄉的傳統文化。”許宗鴿在印尼出生長大,但從有記憶開始,家里的長輩就一直告訴他“我們的‘根’在晉江”。
“無論走到哪里,還是家鄉最好。”澳門安海同鄉會會長蘇建華兒時的記憶深深烙印在日常生活之中,“在澳門家里的餐桌上也常常有地瓜粥,雖然樸實,卻總也吃不膩,就像我對家鄉的感情一樣,歷久彌堅。”
1年、3年、5年、50年……離開家鄉的日子,海內外晉江人的鄉愁被凝練得具體而生動。鄉愁是雨中的古厝,是熱騰騰的蚵仔煎,是吃不膩的地瓜粥,是“鬧熱”的高甲戲,是阿公阿嬤日日念叨的“落葉歸根”……三年疫情阻隔了回鄉路,卻阻隔不斷血濃于水的鄉情。
根深葉茂的鄉情被4月的春雨滋養,在晉江大地無聲蔓延。
一條路一座橋
鄉賢赤子銜食而反哺
8日下午,一場“鄉賢促振興”項目捐贈儀式在英林舉行。
勁霸集團全資捐建英林鎮中心幼兒園新園區,投資超1億元;天虹集團捐贈英林鎮鄉村振興項目孵化基金5000萬元;英林中學89級92屆同學會、英林中學校友總會分別捐贈112萬元、100萬元支持英林中學三期擴建;歐陽鴻博捐贈100萬元支持三歐村鄉村振興建設。
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晉江鄉賢對家鄉的深深眷念,更是海內外晉江人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的具體體現。
樹高萬丈不忘根。
5日上午,耄耋之年的陳祖昌利用早餐時間和助理探討晉江市勝康水廠二期投資項目施工方所應具備的資質和條件;下午,陳祖昌又馬不停蹄前往福州大學晉江校區,實地走訪他捐建的福州大學晉江校區會堂。
通飲水、修道路、建醫院、起學舍、興文藝、獎學子,陳祖昌不遺余力。“無論身處何方、身在多遠,我都會記得我是晉江人。”陳祖昌一句樸素的話,道盡鄉賢赤子銜食反哺的深情大義。
對家鄉的深情,也讓澳門晉江同鄉會理事長施志伴持續不斷地反哺家鄉。
這次回鄉,施志伴第一時間回到家鄉龍湖鎮埔頭村。來到埔頭文化廣場,看著鄉親們在廣場上運動、聊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施志伴也跟著笑起來。
2017年,埔頭村被列入晉江市“奮蹄馬”治理轉化村。得知村里要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施志伴主動提出捐資近百萬元。如今,利用原有地貌優勢資源改造成的聚源池休閑景觀已成為村民休閑漫步的好去處。2020年,施志伴又捐資600萬元建設埔頭文化廣場及周邊公園,為村民營造了一處全民健身的活動空間。
像陳祖昌、施志伴這樣參與晉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鄉賢還有很多。
春天的安海溪邊村,草長鶯飛、綠意盎然。2016年以來,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先后捐款1.25億元,支持家鄉溪邊村的新農村建設,建成村民獨棟住宅、書藏樓美術館、能琴公園、溪邊公園等一批惠民工程。
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文化教育并行發展,在生態宜居的基礎上,溪邊村實現了自我造血和可持續發展。
有一塊錢寄一塊錢,有十塊錢寄十塊錢。改革開放前,許多在外打拼的華僑心系家鄉,僑匯成了不少晉江僑眷家庭的主要生活來源,一封封僑批見證著廣大僑親對家人的牽掛、對家鄉的眷戀。改革開放后,晉江從“三閑”起步、“三來一補”過渡、“三資企業”上路,到“產業集群”邁大步,依靠僑資僑力,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晉江經驗”提出以來,廣大僑親除了繼續在家鄉興辦實業,更不遺余力參與修橋鋪路、辦學辦醫等公益慈善事業,帶動家鄉人民共同富裕。
引進來走出去
以僑為橋一起向未來
“采購訂單突破63億元!”
7日上午,“僑商回歸晉品出海”——晉江市海內外商貿對接活動上傳來好消息。
簽約推介會上,拖鞋聯盟會員企業與海外客商簽訂16億元(2年)的采購訂單合同;傘業行業協會會員企業與海外客商簽訂12億元(3年)的采購訂單合同;泳裝產業協會會員企業與海外客商簽訂15億元(3年)的采購訂單合同;智能裝備協會與境外客商簽訂20億元(5年)的意向采購訂單合同。
“從前只知道晉江制鞋業很發達,這次才發現,原來我們家鄉還有制傘、泳裝、食品等優勢產業。”新加坡晉江會館會長張振銘上一次回鄉還是10年前,家鄉的變化讓他感到非常震撼和欣喜。
“看到家鄉產業發展突飛猛進,我深感驕傲和自豪。”陳凱復滿臉喜悅,“今年,菲律賓晉江同鄉總會計劃舉辦一場經貿文化展,邀請世界各地的晉江企業展示優質產品,助力晉江制造‘揚帆出海’。”
扎根晉江,布局全球。
在7日上午的活動中,菲律賓環球建材城相關負責人上臺推介菲律賓環球建材城項目,其中包括晉江磁灶建材陶瓷銷售中心專區。
“當前,正處于菲律賓城市建設的窗口期。經過幾次調研,晉江的瓷磚在菲律賓有很大的市場,供需兩端非常契合。晉江陶瓷企業抱團出海,借由‘晉江磁灶建材陶瓷銷售中心專區’這個平臺,將會有滿滿的收獲。”展望未來,晉江建陶企業信心十足。
以僑為橋,海聯世界。
去年底以來,晉江實施“聚僑力、走出去、拓市場、穩外貿”專項行動,組團赴大灣區、東南亞等地開展經貿對接活動,廣大海內外鄉賢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短短時間就設立了33個海外倉、27個海外經貿聯絡處、2個海外產業園,多渠道全方位助力晉品跨境出海、貨通全球。
300萬海外華僑是晉江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僑商回歸、晉品出海”活動鏈接的是海內外商貿交流,那么7日舉行的晉江市海聯會、僑聯、世晉青換屆活動,則是系上晉江同世界合作的“金絲帶”。
當天下午,晉江市委黨校盛況空前,近900名海內外晉江鄉賢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發展。
“晉江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達到了國際標準,企業家的觀念越來越國際化,期待‘晉江智造’在國際舞臺上有更好表現。”“接下來,我依然會與廣大華僑一道,發揮資源優勢、人脈優勢、渠道優勢,為家鄉帶回更多好項目、好資源。”“晉江是我們永遠的故鄉,我們的根也將深深扎在晉江。”……
淳淳鄉音,濃濃鄉情。未來,天下晉江人將依然秉持同一股力量、同一種信念,一起創、拼未來!
(記者 蔡斯洵 王云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