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亮眼成績單是怎樣煉成的?
時值仲夏,艷陽高照,擋不住的是晉江各重點項目的建設熱情。
6月29日,伴隨著最后一塊混凝土的澆筑完成,晉江市工人文化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也標志著該項目完成了重要的節點工程。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1月至6月,晉江市80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48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58.5%。其中,443個項目已開工。截至目前,晉江市533個在建項目已開工435個,開工率81.6%;完成投資429.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63.7%,遠超時序進度。267個預備項目完成投資59.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36.9%。其中,商貿服務類項目完成年度計劃69.8%,進展迅速。
上半年項目建設,晉江交出亮眼“成績單”。
6月29日,晉江市工人文化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記者董嚴軍攝
全面推進
各領域迸發強勁動力
晉江市工人文化宮暨人防工程坐落于晉江市梅嶺街道許厝社區。項目總用地面積為3.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7.8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約為6.5億元。項目沿迎賓路設置人行主入口廣場及地下室下沉式廣場,根據建筑功能,上部劃分為體育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及宣教培訓中心三個體塊,地下室為平戰結合的人防工程。該項目自2019年11月9日開工以來,建設穩步推進,預計將在今年內完成主體結構、砌體結構及外墻裝修工程,并計劃于明年6月份完成竣工驗收。
“這一項目是集職工服務、文化展覽、技能實訓、體育健身、會議演播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設計借鑒閩南傳統建筑的布局和空間特色。”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晉江市產業工人已超過百萬,項目將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成為凸顯晉江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
以工人文化宮為代表的社會事業項目進度喜人,交通設施項目的建設同樣提速推進。
7月4日,中國鐵建大橋局新建福廈鐵路7標晉江制梁場最后一榀箱梁成功澆筑,標志著新建福廈鐵路7標箱梁預制任務順利完成。采用智能設備、BIM等新技術、新工藝,實現機械化、信息化、標準化項目建設管理,讓該項目有望在7月底完成全部箱梁架設任務。
“新建福廈鐵路建成后,福州至廈門鐵路運行時間縮短至1小時,將有效促進福建沿海經濟圈發展。”晉江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新建福廈鐵路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晉江標段的建設推進關系到整個項目進程,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
作為產業大市,晉江的產業項目更是不落人后。
選擇喜歡的圖案、花型、顏色,一小時后便可拿到成衣……在利郎,記者見到了這樣的場景。
“我們希望在現有版型基礎上,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個性化創新。”利郎面料開發負責人李洪告訴記者,傳統的個性化定制中,僅僅開版、曬版等工藝環節,就需要一周的時間。而今,這一時間被大大縮短。
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利郎所依托的便是其研發中心。這一平臺涵蓋了原料改性、紗線、整經織造、染色、成品等全流程的自主研發,讓利郎對于生產各個環節的把控更為精準,反應也更加迅速。不僅如此,利郎研發中心更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近兩年來,僅以該中心創新開發帶動的訂單,便超6000萬元產值。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從社會事業項目,到交通設施項目,到產業項目,再到城建環保、商貿服務等各領域的重點項目均迸發出強勁動力。
亮點紛呈
重點項目效應持續發酵
重點項目的建設,是晉江繼續擔綱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領軍的重要助推器,抓好了重點項目,就抓住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牛鼻子”。
晉江國際鞋紡城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是晉江在商貿服務領域的重點項目。該項目自去年12月30日運行至今,共完成采購貿易近兩萬票,出口貨值超100億元人民幣,有力推動晉江“買全國,賣全球”的步伐。
“傳統模式下轉關出口多次裝卸、耗時長、成本高,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大大減少了中小企業的物流和時間成本,降低了外貿門檻。”晉江策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郭慰紅告訴記者,得益于便捷高效的通關服務,商戶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實現“賣全球”的目標。
安踏集團一體化物流產業園二期項目——FILA智能物流中心內,各種工程車輛正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FILA智能物流中心總建筑面積達17.1萬平方米,總投資為15億元,預計2023年投產運營。建成后,該項目將支持FILA全國所有的直營門店,效率將在原有基礎上再提升200%。同時還將融合線上線下以及退貨等多種業務流程,助力FILA提升消費者體驗,全面支持FILA等品牌零售業務的快速發展,加速實現全渠道零售物流模式新突破。
“我們已經與國際知名的專注于物流自動化領域的供應商瑞仕格達成合作,未來將在園區應用輕載堆垛機、多層穿梭車、機器人等自動化物流設備,并融入了貨到人、RFID等先進的物流技術,實現B2B和B2C等多種運營模式的融合。”安踏集團副總裁兼物流總經理陳劍聰告訴記者,安踏集團物流平臺未來還承載著支撐集團2025年雙千億的戰略目標,布局全國,逐步建成晉江、華東、成都、鄭州、沈陽等五個區域總倉和若干個云倉的高效物流網絡。
7月初,北京傳來好消息,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上海六院)依托晉江市醫院合作共建的上海六院福建醫院獲批,正式納入第二批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名單。據悉,第二批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共有16個,上海六院福建醫院是目前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單位中唯一一家位于縣域的醫院。
作為社會事業重點項目之一,今年1月30日,上海六院福建醫院正式掛牌。短短半年間,上海六院四大名醫工作室已在晉江常態化運作,帶動開展了55項新技術、新項目,其中15項國內領先技術落地福建,部分填補福建省技術空白。同時,晉江市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整體提升。數據顯示,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2021年上半年門診人次同比增長26.83%,住院人次同比增長15.66%,手術臺數同比增長21.95%,三四級手術同比增長45.15%,泉州市域外就診人數更是同比增長近2倍。
而上海六院福建醫院的落地,只是晉江嫁接全國醫療行業高端資源的一個縮影。4月20日,晉江與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晉江第二人民醫院為平臺開展深度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首次與縣級市簽訂合作協議。
對晉江老百姓而言,現在不僅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還能在家門口“上好學、念好書”。3月,晉江市與清華附中正式簽訂區域教育質量提升戰略合作協議,為晉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清華動力。5月,背靠紫帽山的清華附中晉江學校正式啟用。熟悉的“閩南紅”、亮眼的“清華紫”,讓學生和家長都贊嘆不已。
真抓實干
凝心聚力共謀高質量發展
為什么選擇落地晉江?
對于這個話題,4月初,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說的一番話引人深思。“之所以選擇晉江,是因為我們被晉江人的教育情懷所打動,被他們對教育的重視所感動!清華附中不僅要建好一所學校,更要管好一所學校,辦好一所學校,帶動一方教育發展。”
無獨有偶。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殷善開也曾表示,自上海六院與晉江合作以來,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的建設,不僅得到晉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在院地雙方的多次交流合作中,能夠深切感受到晉江干部的務實高效,感受到晉江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
的確,作為“晉江經驗”的發源地,晉江的干部群眾素來敢拼敢創,緊緊抓住實體經濟不放松,縣域經濟已連續27年跑贏全省。在這個過程中,晉江市黨委政府始終以良性“政企互動”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創造性地提出“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政務服務新理念,“盡全力、無私利、有底線”地幫扶企業。
晉江的干部向來務實,少講空話、多干實事,狠抓執行力、落實力。晉江的領導干部更是既能掛帥又能出征,既是指揮官、又是戰斗員。
特別是今年以來,晉江市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為抓手,以更好更快更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為導向,緊盯“營商環境最優縣市”工作目標,通過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的辦事流程,打造“生人熟人一個樣、辦事都方便”的一流營商環境,持續破解了一批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痛點、堵點、難點。
如今,晉江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時限壓縮至60個工作日內;企業可在5小時內實現一次完成企業設立登記、印章刻制、發票申領和社保醫保相關事項的辦理;開通24小時電話接聽,為群眾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31個高頻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切實提升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便利性。
企業家和干部是晉江敢擔當、能扛事的兩支隊伍,良好的政企互動是“晉江經驗”的寶貴實踐,也是晉江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晉江與復旦上醫的成功“牽手”,就是源于企業家的精心組織和牽線搭橋。去年9月,祖籍晉江安海、現任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許健康向復旦大學捐贈5億元,用于支持該校國際醫學中心項目的籌建。在此契機下,許健康萌生了將上海優質醫療資源對接到家鄉的想法。得益于許健康的對接,院地雙方合作迅速推進。4月20日,在美麗的黃浦江畔,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框架。而這距離首次對接還不到1個月,再次展現了“晉江速度”。
沒有等出來的精彩,只有拼出來的輝煌。在上半年的小考中,晉江市委、市政府堅持簽約項目抓落地,在建項目抓進度,投產項目抓服務,交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下半年,晉江將繼續凝聚發展合力,全力以赴謀發展,系統創新抓落實,拼出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記者 王志前 李玲玲 常勵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