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試點城市,晉江堅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蓋”工作理念,采取各項措施,不斷推進流動人口市民化,確保流動人口“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融得入”。
零門檻落戶
讓流動人口“進得來”
來自江西的周先生來英林打工已經10年了,在這里,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組成家庭后,兩個孩子也隨之而來。考慮到將來小孩讀書要落戶,周先生今年原本準備買房,卻聽工友說,在晉江沒房子也可以落戶。
原來,為了吸引更多流動人口落戶成為“新晉江人”,晉江率先在全省出臺流動人口落戶管理實施意見,實行“無房也能落戶”“先落戶后管理”等政策。
可是,無房落戶要落在哪呢?為此,晉江將全市390多個村(社區)、300多家規模企業所在地,作為公共地址設立集體戶,“零阻礙”接受流動人口落戶申請,“最直接”辦理流動人口落戶業務。2014年至今,晉江已累計接收流動人口轉入落戶75269人。
通過上述政策,周先生一家也順利在晉江落戶,孩子讀書落戶難題也就迎刃而解。
此外,早在2011年,晉江就率先在全省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管理制度,此后不斷優化完善,拓展服務內涵,目前持證的人員可享受住房保障、社會保險、醫療互助等30項市民化待遇。2014年至今,晉江全市新辦理居住證300多萬張。
此外,晉江還成立市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專門機構——晉江市流動人口綜合服務中心;在各鎮(街)、村(社區)建設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所(站),設立390多個流動人口居住信息采集點和47個居住證辦證點,在59家規模企業設立流動人口綜合服務中心,形成市、鎮、村、企業“四位一體”的服務管理網絡,開放接納、服務優待流動人口。
同城化待遇
讓流動人口“留得住”
來自四川的陳女士2008年來到晉江工作,一待就是十幾年。說起留在晉江的理由,除了工作外,令她“心動”的理由還有——晉江對外來人員子女一視同仁,給予高質量教育。
“這里的教育水平比我老家高,而且外來工子女一樣可以上公辦學校,上高中和本地人一樣不收學雜費!”陳女士說,父母在外辛苦打拼,不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我很早就在晉江安了家,把兒女都接過來讀書。”
記者從晉江市綜治中心獲悉,目前,晉江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共有來晉務工人員子女19.93萬名,占全市的51.74%。普通高中流動人口就讀子女與晉江籍學生同等享受免收學雜費政策。此前,晉江還給出“不讓一名務工人員子女上不了學”的公開承諾,全市所有公辦學校向流動人口子女開放,實行“同類別無差別登記”“電腦派位”“統籌調劑”等政策,賦予流動人口子女享受與本地學生同等就學升學權益。
“要讓流動人口有家的感覺,讓他們感受到晉江的包容、接納,提升幸福感和認同感,才能留人留心。”晉江市流動人口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均等就學”只是晉江留人舉措之一,多年來,晉江統籌推進教育、就業、醫療、社保、住房保障等領域的配套政策,建立市民化待遇的落實督查機制,確保提供穩定的同城均等化公共服務,滿足流動人口需求,讓他們進得來,還要留得住。
積分有優待
讓流動人口“過得好”
泉州輕工學院的老師葉明東來自寧德,在晉江工作已有七八年。2017年,他得知晉江推行流動人口市民化積分優待政策,2018年,他便提交了申請。排在35位的他,在錢塘雅苑選購了一套132平方米的安置房,單價4500元/平方米。而當時,周邊房價已經七八千元。“對我們外地來的工薪階層而言,買房是安家的頭等大事。如果按照實際房價,我們壓力不小,通過積分優待,就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壓力,也可以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工作中。”目前,已是“新晉江人”的葉老師最開心的是,有自己的房子,在晉江的生活越來越舒心。
為了鼓勵一批融入深、貢獻大、素質好的流動人口更好扎根,晉江率先在全省推行流動人口市民化積分優待管理辦法,對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實行積分管理,積分排名靠前的可享受優待政策。
根據政策,晉江市每年安排“1000個公辦學校起始學位(幼兒園200個、小學600個、初中200個)、1000個安置房購房(或自行購房補助)資格,以及部分政治待遇”作為積分優待措施,供積分排名前1000名的優待對象輪候選擇。
同時,根據流動人口的實際需求,晉江不斷修訂流動人口市民化積分優待管理政策,進一步拓展積分住房、積分入學等服務,購買商品房補助標準實行按實際購買面積進行分類補助,最高可補助8萬元。目前,晉江全市申請參加積分排名的超10萬人。
購房或租房居住1年,可申請參加村(社區)民主選舉……除了積分優待外,晉江還從引導流動人口融入企業、融入社區等多層面,讓他們消除“打工”“過客”心態,真正成為“新晉江人”,讓他們深度融入晉江發展,實現共建共享,共同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記者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