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多,企業多,外來人口流動性大……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晉江的普查工作復雜繁瑣,挑戰極大。在這種條件下,晉江的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高標準、嚴要求,在“大國點名”中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
專注工作將婚期推遲一個月
洪祖尚是英林鎮英林村干部,原計劃2020年12月舉行婚禮,為了保障人口普查工作按時按質完成,他將婚期延后。
“當時請帖、伴手禮都準備了,突然跟未婚妻說婚禮要延期,她還以為我不想結了。”他說,時值人口普查長表錄入階段,業務繁重,必須在規定時間節點完成,確實抽不出個人時間,未婚妻知道后也理解同意了,婚期遂延后到今年1月舉辦。
英林村登記人口近3萬人,其中外來人口近2萬人。洪祖尚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熟悉村情、做事認真,被推舉為普查指導員兼普查員。
面對各種難題,他總能想到解決辦法。村里人口基數大、人手不足,他建立一支以年輕人為主、“老中青”結合的普查隊伍。隊伍分工有序,老同志入戶收集,將資料交由年輕人電子錄入,再帶著年輕人入戶簽名上傳。
英林村多個普查小區與鄰村普查小區邊界模糊。他仔細研究,與鄰村溝通協調,順利解決。一些企業、居民小區人口較為集中,信息相對不足,他主動聯系小區物業與企業管理人員,順利采集信息。
能跑善思創“上門三段式”方法
蔡文超是深滬鎮獅峰社區干部。豐富的社區工作經驗,為他順利開展人口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礎。
身為總指導員兼普查員,他深知肩負重擔。社區人口多,外來人口流動性強,在45個普查小區中,他一人負責10個。他拿著普查小區圖,仔細核對每棟樓房,有些房子沒標繪上,他立馬實地考察確定后再標繪。排查人口時,他打電話詢問、上門登記,遇到不配合的普查對象,不厭其煩地講解。
一段時間下來,他總結出了“上門三段式”方法:針對居家老人及白天歸家做飯的,白天集中上門登記;對平日上班的人員,晚上采集信息;其他則提前預約,逐戶走訪。摸底結束時,他一共登記了2454名普查對象。
初次參加挑重擔還主動幫人
楊丹瑜是安海鎮興勝社區干部,除了負責片區業務指導工作外,她還是社區人口普查工作的業務總指導。
楊丹瑜在收集信息
社區普查涵蓋31個普查小區、5個虛擬小區。第一次參加人普工作的她,備感壓力。被上級任命為此次人普工作的總指揮后,她便扛下重擔,誓要將工作做好做細。
從接到培訓通知到投入入戶登記,學習時間短,但她未退縮,認真學習領會。入戶登記時,居民不在家就跑兩次,還找不到人就多跑幾次。白天碰不到晚上跑,晚上不在清晨去,一定要拿到所需要的資料。一名指導員因為身體緣故無法參加摸底調查,她又主動請纓,接手工作,利用別人休息時間處理,經常工作到深夜。
巧尋途徑認真完成每項工作
張洪玉是西園街道砌田社區人口普查專項工作指導員兼普查員,參與了每一階段的工作。
普查未開始時,她已著手做前期準備——確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建筑物標簽、普查小區繪制、培訓社區普查員等。
社區5300多名戶籍人口、2700多名流動人口,她繪制27個普查小區,分配普查員和指導員。普查進入摸底階段,她負責10個普查小區,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入戶、打電話,落實每棟建筑物住戶情況。遇到居民不配合、惡語相向,她笑臉以對,巧覓途徑,及時采集信息。在她的帶動下,社區如期完成摸底工作。
正式登記階段,她積極入戶,認真調查每一戶人員信息,核對、上報。做完分管的小區后,她經常協助其他普查員入戶采集、錄入資料。比對復查階段,她認真做好戶籍地復查、補報、低齡人口復查、居住地復查等工作,依舊一絲不茍,認真落實。(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曾開灶 莊曉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