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癥下藥”提升環境衛生“顏值”
在泉州、晉江兩級環衛考評中,永和鎮去年11月、12月份考評綜合成績均排在最后一名。昨日下午,永和鎮鎮長陳榮松直面媒體做出回應。
面對媒體監督采訪,陳榮松坦言:“很不好意思,衛生做得那么差。”陳榮松的“臉紅”原因來自于過去一年永和鎮不理想的環衛成績單。
據悉,2017年1-12月份,在泉州、晉江兩級的環衛考評中,永和的較好成績為6月份的第14名和2月份的第17名,其余10個月都在18、19、20名間徘徊,即倒數三名間。其中旦厝村在1月、9月、10月、11月、12月的泉州環衛考評成績為69分、71分、72分、68分、51分,屢次被列為“必檢村”,然而多次回訪情況并不樂觀。
頭頂“低分帽”,永和鎮為何遲遲無法脫下?陳榮松告訴記者,永和在衛生管理方面確實需要檢討,原有的環衛保潔機制不規范、鎮村兩級監督不到位都是永和環衛成績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到村村不低于80分,要通過完善環衛保潔機制、嚴格各項監督管理制度、加大愛護環境宣傳力度等措施,在春節前給永和人民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陳榮松這樣表示。
“對癥下藥”
促環境衛生向好轉變
短板:永和鎮原有的市場化保潔機制與村里的督促檢查職能相脫節,村級對承包公司的監督力量不夠,承包公司與村級容易出現互相“扯皮”的現象,導致衛生保潔不到位,發現問題整改效率低下。
應對:從今年1月份起,永和鎮環衛保潔機制從環衛市場化調整為村級自管,將“大市場”化成“小市場”,村級作為主體聘請環衛隊伍進行保潔,鎮里的配套資金、村里收取的衛生管理費都由村級直接使用,監督檢查的責任與權利也同時回歸到村級手里。
短板:環境衛生要做好,除了常態化保潔外,監管機制同樣重要。記者在多次環衛回訪中發現,由于鎮級原有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永和部分村問題整改的積極性較差,有的村甚至停步于知道問題在哪里,但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或者不愿意花大工夫去整改的僵局中。
應對:永和鎮將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管理制度,嚴格組織保障和獎懲措施,要求每個村要有一名村主干來抓環衛,當某個村的考評成績低于80分或在全市排名末三位,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就要上臺表態,并且按照市里的文件在季度獎金、績效等方面進行處分,而進入全市前3名的村則將獲得一定獎勵。
此外,永和鎮還已經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全鎮分管衛生的人員包括村主干都包含在內。每個村都有一個對應的文檔,發現的環衛問題都在群里曝光,從而讓各個村通過相互比較、相互監督來提升自身環境衛生。
短板:除了完善保潔和監管機制外,加強民眾環衛意識同樣重要。永和鎮整體環衛宣傳氛圍不夠濃厚,偷倒垃圾等現象時有發生也是成績不佳的原因之一。
應對:一方面,永和鎮將通過“環衛綠V客”的平臺接受群眾曝光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學校聯建,讓孩子們把環衛知識帶回到家家戶戶;同時開展小記者環衛回訪活動,通過小記者的眼睛發現不足、督促整改。此外,當環衛整改有明顯成效后,還將通過開展義務保潔、黨員服務日等活動,發動全民參與,讓大家形成“環境衛生,人人有責”的觀念。
回訪:
“不及格”村
部分路段有了新變化
在多次考評中,旦厝村的成績都不甚理想。昨日下午,記者走訪旦厝村部分路段發現,幾天前剛報道過的臭水溝有了新變化。而且,大部分主次干道都能保持整潔,整體環境較之前的“臟亂差”有了明顯改善,但是部分背街小巷依然存在垃圾堆積、垃圾轉運不及時。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周永和鎮在各村發動了“衛生大整治”的行動,先對存在的“大問題”進行解決,再從“小細節”繼續整改,要以最嚴格的方式促進永和鎮環境衛生向好大轉變。(記者 林心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