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1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母校就像是我的家一樣。”20日,晉江作家、創業家蔡崇達重回母校僑聲中學時如是說。為了感念母校,他在此成立了“長麗文學獎”,現場和學子們來了一場“不忘來處”的對話,鼓勵母校學子大膽參與創作,勇敢懷抱文學夢。
蔡崇達與孩子們合影
蔡崇達做分享
由蔡崇達撰寫的《皮囊》在大陸實體書店發行量已達200萬冊。以此為契機,他選擇回到開始探索文學的地方——僑聲中學,取其父名蔡長發、母名黃麗珍字各一組成“長麗文學獎”。該獎項設立詩聯、小說、散文、戲劇四個子項,將資助僑聲中學纖夫文學社、百草園詩聯社等開展活動,激勵學子們積極撰寫發表文學作品、參加作文大賽。
自小學獲得作文比賽名次后,蔡崇達把熱愛寫作的習慣帶到了僑聲中學,在這里度過了非常難忘的時光,開創了該校多個作文比賽的獲獎記錄。
在母校,他自己創辦了校園文學刊物,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圖書館里的老師還會為他留下最新的圖書和雜志。高中時,蔡崇達被選到北京參加全國作文大賽,因家庭條件困難拿不出路費。當時,學校文學社、學生會和老師們一起資助他。回憶第一次坐飛機去北京、只身一人坐50多個小時的火車返程,他感慨道,“感謝母校在當時義無反顧地支持我去參加比賽,一直'縱容'我,母校就像是我的家一樣”。
這份感念延續至今,蔡崇達說,希望能通過設立文學獎,推動僑聲中學的文學發展,培育僑聲中學的文學愛好者。
“不忘來處,我也是從小鎮走出來的。”他說,在閩南地區,從活動的場館、教室到社會上的公共設施,很多都是由鄉賢捐建的。老家每個人都有一顆為他人奉獻的心,這是非常美好的,期待先邁出第一步,未來自己能為家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同時,他也表示,非常希望能與本地的文學愛好者進行交流,分享想法,也愿意發揮橋梁作用,幫助家鄉的其他作者。
據悉,《皮囊》自2014年12月9日出版,截至2017年10月9日,上市34個月,累計50次印刷,銷量突破200萬冊。該書的臺灣版出版三周,就躍居誠品圖書暢銷榜雙周文學類第二名,博客來(臺灣最大的網上書店)暢銷榜文學類第五名。
蔡崇達還在采訪中透露,目前仍在為該書改編成電影的事奔波,最近剛剛找到了劇本的新方向,短時間內可能不會出新作。但他也表示,等下本書發布時,“一定會讓讀者覺得更好”。
【人物名片】
蔡崇達,1982年生人,閩南人。2016年創辦“立體出版社”、“服裝品牌孵化器” 、MAGMODE名堂,開啟跨界整合新形態。曾任《中國新聞周刊》執行主編,“南方國際文學周”聯合發起人。曾任職于《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24歲擔任《周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為全球17個國家版本的《GQ》最年輕的報道總監。
他本著對故鄉親人的情感,用一種客觀、細致、冷靜的方式,講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間故事,一個福建漁業小鎮上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這些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中一一體現。用《皮囊》這個具有指向本質意味的書名,來表達作者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同時也回答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