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鄧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心理咨詢師,著有家庭教育專著《我們應該怎樣做父母》。
案例實錄:不愿上學的大三女生
菲菲是上海一所211學校的大三女生,90后。媽媽帶著她找到我的原因是隨著開學日期的臨近,菲菲越來越不愿意回到學校,一個勁地鬧著要退學。菲菲的爸爸媽媽都是高中優秀教師,可他們卻解決不了自己孩子的問題,一籌莫展。
爸爸媽媽擔心孩子有心理問題,就通過朋友找到我,想做個咨詢。怕孩子抵觸,他們沒敢和菲菲說實話,只說是帶她來鄭州玩玩,順便見一見媽媽以前的好友(就是我)。
上了大學反而覺得生活沒意思了
第一眼看上去,菲菲特別像一個高中生。她說話聲音不大,有點怯怯的,很單純,一副未經風雨的稚嫩模樣。猛一看,菲菲屬于那種典型的乖孩子、好孩子。讓我感到疑惑的是,這個孩子的形象怎么如此和一個大學生的身份不符。
菲菲一直成績不錯,從小學到高中,一路順風順水。大學一年級時成績還不錯,大二開始迷上穿越小說,迷到了期末考試兩門課不去考、幾門課掛科的地步。
我詳細地問菲菲的童年、少年經歷。原來,在爸媽的呵護之下,讀大學之前,菲菲的人生可謂一帆風順,并沒有遇到過太大的挫折,也沒有過特別影響她的童年創傷。她自己說,大一之所以成績還行,是因為慣性,從小學到大一,只知道學習。到了大二,她發現自己像是一個學習的機器,感覺沒意思了。中學時的好朋友很少主動聯系,用她的話說:“沒人能想到我,除非我主動給她們打電話。時間長了也不想打了,憑什么都是我主動?”
菲菲說:“大學的同學、室友,平時她們聊的話題我覺得沒意思,她們去逛街我也可以陪著去,但我不喜歡。”不快樂,不開心,又沒人可以交心,菲菲慢慢迷上了穿越小說,迷到無法自拔,不想上課,不想出門,甚至連考試也不想去。
“媽媽說的道理我都知道,沒有畢業證將來就沒辦法在社會上立足,但我就是不想出門,就是做不到。”菲菲說。
沒有方向感的生活
下面的內容是我與菲菲的一段談話實錄,這段談話能清晰地反映出孩子的狀態。
問:大學四年你的目標是什么?
答:……(沉默)
問:你有什么樣的理想?
答:(沉默了一會兒)我不知道。
問: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樣子?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答:我向往的生活就是在家讀小說,哪兒都不去,但爸媽不會同意。我想要的生活就是除了爸媽,不用和那么多人打交道。甚至爸媽,我也不想和他們打交道,因為我還要向他們要生活費,沒辦法,不然我真想到深山老林里一個人生活。
問:你靠什么生活呢?現在還可以問爸媽要錢,但他們能養你一輩子嗎?
答:不能。
問: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不太現實?有沒有現實一點的,你向往的生活,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答:我不知道。我真的很迷茫。(說到這兒,菲菲流淚了,但很克制。)我真的不想回到學校,但媽媽說,不去上學拿不到畢業證將來怎么辦?媽媽要去上海陪我。
問:你們已經決定了嗎?
答:已經決定了。
母親和女兒都沒有明確的成長方向
很有意思的是,菲菲媽媽也正處在嚴重的職業倦怠期。因為擔心女兒拿不到畢業證,她毅然決定請假陪讀。她開玩笑說:“可惜我的職業倦怠期來得太晚了,我當年讀的大學也是名校,有好幾個同學都讀了研究生,現在重回母校做訪問學者。”
對于這個家庭的決定,我只能表示尊重。孩子臨近開學,因為時間和距離的關系,我沒有辦法繼續為這個孩子持續做咨詢。我把QQ號給了菲菲,告訴她可以加我,有什么可以QQ上聊。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她也沒有加。好友告訴我,媽媽已經去了上海陪讀,其他的情況,她現在也不清楚。
案例分析:
要學會面對敢于承擔
我通過朋友提醒菲菲的媽媽,鑒于孩子現在的情況,如果去陪讀,一定要在上海那邊找到學校的咨詢老師或社會上咨詢機構的專業咨詢師,為孩子做系統的咨詢,幫助孩子調整心理狀態。畢業證是重要,但當務之急是保證孩子的安全,母親和女兒都要找到各自成長的方向。
我懷疑這個女孩有中度以上的抑郁,但因為沒有時間做細致的評估,還不能把自己的懷疑告訴她以及她的母親。但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這個女孩的社會功能受損,導致她無法參加考試,學業難以為繼,還有嚴重的社會交往困難。
心理咨詢是幫助來訪者實現個人心理的成長,心理成長的重要內容是能夠勇于承擔責任。我想,菲菲要承擔的第一個責任就是能夠勇敢面對自己問題的真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