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體溫、戴口罩、沖洗消殺……昨日上午,位于長樂濱海新城的景豐科技,工人完成防疫步驟后,進入廠區,回到生產線,機器設備早已加足馬力,生產火力全開。連日來,這樣的場景并不少見。一邊是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一邊是長樂區千方百計為企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作為我省的工業重鎮,長樂擁有3000多家制造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就有413家,外來職工眾多。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長樂區委區政府迅速行動、提前謀劃、精準施策,以大數據加強企業員工健康管理、點對點班車接送、用好用足核酸檢測提升快速篩查能力等措施,落實落細省市部署,能快則快,能早則早,全力推動和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截至昨日,413家規上企業復工378家,復工率達91.5%。
大數據平臺管好企業工地
企業是否復工、省內省外返回員工人數多少、每個人的健康情況如何……在長樂疫情防控工作應急指揮部的電腦桌面上,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盡在大數據圖表的掌控之中。
“這個數據分析圖表來自我們剛剛與阿里巴巴合作搭建的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疫情防控健康管理‘釘釘’平臺。”長樂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邊嚴抓防疫邊緊抓企業復產復工,長樂區委區政府快速部署,應用大數據平臺,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健康管理,目前全區90%規上企業已入駐平臺。
該負責人介紹,長樂區工信局及18個鄉鎮街道分管、經辦管理群和規上工業企業HR管理群共同搭建平臺。規上工業企業的HR負責引導所有員工在平臺上打卡填報相關信息,信息全部匯總到平臺系統,及時掌握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情況及員工健康狀態。
“通過大數據健康管理平臺,上班和居住的員工每日填報上傳健康信息,各部門負責人跟蹤填報情況,能夠及時了解員工健康動態。”景豐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大數據平臺的“觸角”不僅延伸至企業,也輻射至工地。地處濱海新城的文武砂鎮61個在建工地目前已全部入駐健康管理平臺,員工健康的信息收集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展開。
包車往5省接回返崗員工
大數據為企業防疫“撐腰”,“點對點”包車接送、幫助企業提升快速篩查能力則為企業復工“護航”。
昨日下午5時,在長樂首占新區閩運公交樞紐站,28輛大巴集體整裝出發,此行它們承擔著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前往云南、貴州、四川、江西、河南等五省份,直接在家門口接回企業返崗員工。
長樂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對規上企業摸排了解到,有些企業有接送職工的需求。“我們昨晚加班加點,協調對接了28輛大巴,今晚連夜趕往5省份,先接回一批工人642人,明后兩天還將分批接回1000多名企業員工。”
交通出行做好防護,用好用足核酸檢測等科技手段為疫情防控做到雙重保障。據了解,長樂充分發揮濱海新城企業貝瑞基因的技術優勢,對來榕上班的省外返崗職工進行核酸檢測,檢測合格后正式上崗。目前日檢測量可達5000份,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技術支撐。
利企政策助推復工復產
日前,長樂區出臺八條措施,支持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從租金減免、“兩證”辦理、企業招工、大數據服務、融資、信貸、稅款減免、疊加配套等八個方面給予企業復工復產優惠配套政策。
長樂有關職能部門還幫助企業制定防控疫情工作和復工復產方案,加大對企業用工和物資保障,幫助企業對接解決口罩、消毒水等醫療防護物資緊缺問題。
為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截至2月11日,長樂區已為126家工業企業爭取到了57.62億流動性貸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生產一線也是戰‘疫’前線。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邊抓防控邊抓生產,幫助企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保障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為企業開工創造良好環境。”長樂區相關領導表示。(記者 余少林 通訊員 高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