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樂蓮教育在清華大學召開了以“挖掘教育資源,推動老年教育”為主題的研討會,精準分析老年教育資源現狀,進一步深化“養教結合”的理論和實踐。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圖書館、文化部、北京市重點中小學、老年協會、街道社區黨委等多名專家學者、一線教育工作者和常年關注老年教育的社會人士共30余人參與了本次研討。
研討會上,多名專家學者就當今和未來的中國教育資源現狀、老年教育資源的發掘和整合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清華大學離退休處“樂康屋”老人科學養生科研課題組負責人郭鋒在研討會現場分享了其創辦“樂康屋”的切身體會,特別展現了高等院校在師資、教育內容等方面的助老優勢。在她看來,老人健康狀況存在著各種因素,最突出的是心理關懷問題,“當務之急應該滿足高齡老人的心理需求,這就要從教學資源方面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養生、智能手機、心理疏導等多方面的支持。
中國數字圖書館副總裁高芹結合自己在老年教育工作中的經驗做了報告,提出圖書館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載體,并且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和共享性;老年教育資源較其他教育資源既有共通的地方,又有其獨特性,其教育產品、教學形式、教學隊伍等方面還有待豐富和創新,需要政府、教育機構、企業共同努力。
北京郵電大學退休教授董繼光在研討會上做了報告,闡述了科技資源如何向老年教育傾斜,從而更好的服務養老的理念。
北京市朝陽區左家莊街道曙光里社區黨委書記劉增勝在研討會上說,挖掘老年教育資源,不僅要從各種教育機構入手,還要充分重視老年人本身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開發活力老人的人力資源,讓更多老年人走進教育平臺,開展教育活動。
不過,當前的老年教育資源還存在供給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社會力量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亟待拓展等問題。
“要實現老人有獲得感、幸福感,養老政策需要更加精準。”北京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管理處副處長李樹叢在研討會上表示,老年教育發展空間廣闊,應該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政策扶持,降低社會資本的進入門檻,讓更多社會團體或者公司參與進來,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為充足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