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好多家長私信或者微信,都是戶籍學籍不在一個區,而糾結于不知道在哪考試的。北京中考規定,學籍戶籍不在一個區的可以選擇在學籍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參加中考,跟本區考生一樣。在14年中考的時候,寫過一個回戶籍所在地考試注意事項的帖子,里面注明了申請時間,體育考試以及一些利弊。
但是還是有很多家長都特別糾結,看到這種情況,必須來寫寫到底應不應該回戶籍考試了,其實回戶籍或者在學籍所在地考試,大家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在中考中,讓自己所得的利益最大化”
還在糾結的家長們,看看下面這幾點,分析一下自己的情況,來選擇是否回戶籍考試。
1.明確在學籍所在地,回戶籍所在地考試的得失。
北京中考這部分的得失就一個名額分配。在學籍所在地才有名額分配資格,回到戶籍所在地將無法進行名額分配。名額分配資格是每一個具有連續三年學籍的應屆生都有的,假如說孩子在學籍區的排名還不錯且在初中校的排名也不錯,那么這個時候就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要放棄名額分配了。
只講思路,具體15年的名額分配數還不知道,這個估計要等到過完年之后才會有。
這里有一個14年名額分配的大概數據,以學籍在西城舉例,假如排名能在1140以內,并且在初中校的排名也能保持在年級比較靠前的位置,就可以考慮名額分配(優質高中所屬初中的同學可能要求會比較高一些,不能以1140作為標準,以556作為標準更加靠譜一些):
14名額分配各區計劃表
14名額分配各區計劃表
2.不考慮名額分配√,再來看看這個
1)兩個區的學校質量。
海淀西城屬一列,然后是東城,朝陽,其他城區的可以自己多去了解評估一下。
2)看自己的位置。
不要說分數和分數線,找排名。
這次期末考試,各區都是統考,也算是能有一次比較綜合的排名對比了。在期末考試之后,看下自己在本區的位置。同時要做一下戶籍所在地的試題,對照答案去判斷一個成績,查看排名。按照排名去看對應學校。
3)海淀學校多,但是人也多,競爭壓力必然大!
這一點怎么說呢,有些家長會糾結說我在東城上學,戶籍在海淀,一比較,覺得東城學校也不如海淀,孩子在東城也算是不錯的,那是不是回海淀考就一定好?這個就是真的要去測試一下才知道。14年東城大概有不到8000人,但是海淀有差不多18000人,多出來的這一萬人,競爭肯定是非常激烈的。
這里也有一個比例,也能看出來實際上西城的優質高中招生比例是最大的,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
各城區14招生情況
各城區14招生情況
3.兩個區差不多,怎么去選?
這個時候就去綜合一下距離家的遠近,孩子的喜好,學校的氛圍,學校跟孩子是不是合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