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6日訊 上周二,黎明職業大學通過了《關于確定校標、校訓等學校品牌識別系統的建議草案》,將新校訓確定為:正直勤樸,善學強技。
而早在8月初,在新浪微博@央視新聞發起的話題“校訓之光”中,博文中羅列了國內好幾所學校校訓,其中華僑大學的“會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校訓也赫然在列,引起了眾多泉州網友驚呼觀望。
家有家風,校有校訓。校訓是一個學校的特質,是代代傳承的信念羅盤。在泉州,你記得哪幾所高校校訓?它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華僑大學校訓 為國學大師季羨林所寫
華僑大學校訓為“會通中外 并育德才”,前半句倡導做學問應具備國際視野,后半句意指育人必須以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為原則,是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寫。華僑大學人文系一位教授介紹,2000年,華僑大學四十周年校慶,季羨林先生為華僑大學題寫校訓,成為當年校慶的一大盛事。
據說,時任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負責人的魯錦寰先生,他的夫人是季羨林的學生,學校請魯先生找季老要字,老先生欣然應許。
而在2010年,在“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季羨林先生并稱“南饒北季”的饒宗頤先生欣然揮毫,以校園精神“寬容為本,和而不同”八字題贈華僑大學。
前有季羨林先生為華僑大學題寫校訓,后有饒宗頤先生題寫校園精神,南饒北季,相映成輝。
泉州師范學院校訓隱喻辦學目標
泉州師范學院前身為創辦于1958年的泉州大學師范學院。1998年泉州師專、泉州教育學院、泉州師范學校合并組建新泉州師專。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升格為泉州師范學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屬本科高校。
泉州師院宣傳部介紹說,升本之后,學校就逐步啟動了學校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建設。2007年,泉州師院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校標、校訓以及校園道路名稱等,最后確定了“善學如泉,正心至大”的校訓。
其中“善學”和“正心”,分別出自《禮記》和《大學》,指大學精神的兩個方面——知識的積累和人格的完善。而“泉”和“大”,既指知識積累過程應像泉水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提高修養應放到做人至關重要的位置;又是一種地理標志,即泉州;此外更是一種目標,即全體泉州師范學院人為之奮斗的“泉州大學”。
黎明職業大學 校訓為知名教育家所立
黎明職業大學校長林松柏介紹說,在蔡元培、馬敘倫的倡議下,泉州地方開明人士許卓然、秦望山遂發起創辦了黎明高級中學,公推梁披云先生負責籌辦并主持校政,并于1929年春正式開學,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題寫校名并就任學校董事,梁披云先生任校長。
1981年,梁披云先生聯絡海外僑親和原黎明師友,在黎明高中的舊址發起創辦黎明學園,開展電子技術、裝潢美術、攝影藝術、醫療衛生、企業管理、外語等培訓,為改革開放初期百業俱興的泉州培養了一批急需人才。1984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黎明學園升格為黎明職業大學,并報教育部備案,由海外華僑華人集資投入,泉州市人民政府主管,舉辦全日制學歷教育。梁披云任第一任校長,著名文學大師巴金先生擔任黎明大學名譽董事長。
作為知名詩人和教育家,黎明職業大學第一任校長梁披云為學校題寫了“正直勤樸”四字校訓,鼓勵師生在從教治學中要勤奮做事、為人立業;而“善學強技”則為此次學校結合職業教育特色而添加的,期許學生要善于學習知識,增強技術能力。
泉州部分高校校訓集錦
仰恩大學:學會做人守信篤行,學會做事創業有成
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閩南理工學院:正己立業 自強不息
泉州經貿職業學院:明德善學 強技 力行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精誠惠世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強進取、樹己樹人
泉州理工學院:忠誠、勤奮、創新、奉獻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崇德、敬業、精藝、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