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技能人才培養、職業技術培訓制度的逐步完善,隨著我國更加積極地參與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技工正在以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許多對技工操作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紛紛選擇投入技工學習中,技工院校培訓更加注重校企結合。盡管如此,實際生產中,仍然面臨高級技術人才稀缺等問題,急需完善技工評價體系,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新型技能人才發展環境。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切削雕磨、打孔鉆銼……在全國205個集訓基地里,一群年輕人正在投身熱火朝天的訓練中。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的是上屆世界技能大賽的“老將”,有的剛從全國選拔賽中突出重圍;他們是一支龐大的隊伍,有500多人;他們將在接下來不到半年時間內歷經多輪考核,最終每個項目角逐出1名選手。
他們是技能青年,將代表中國出征俄羅斯喀山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代表著中國技能人才的最高水平。
這群年輕人為啥選擇當技工?中國的技能人才隊伍現狀如何?還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當個好技工,有趣味有價值也受尊重
“選擇一門技術,也能夠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金牌獲得者胡萍
“人生有許多條路通向成功,不單單是考大學這一條路;選擇一門技術,也能夠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金牌獲得者胡萍說,到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學習服裝專業,是自己的選擇,源于自發的興趣。
可做出這一決定并不輕松:“一開始,親戚和朋友都很不認可我的決定。有一年,家里親戚一塊兒吃飯,三叔說,‘胡萍以后就是個老大難’。”“多虧了世界技能大賽,肯定了我的價值,也讓親戚朋友改變了對我的看法。”胡萍說。
作為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銅牌獲得者,胡凡與胡萍一樣,也是主動選擇當技工。2014年高考后,他放棄了二本院校,來到深圳技師學院學習珠寶設計與制作。“選擇很重要,要冷靜下來,思考自己適合什么、喜歡什么。在技工院校學手藝,走技能成才道路,也是一條康莊大道。”胡凡說。
雖說社會上重學歷輕技術的觀念尚未完全扭轉,但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基于興趣選擇成為一名技工。他們自信活潑、充滿活力,希望在各個領域中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價值。
走進技工院校的大門,映入眼簾的,不僅僅是人們印象中車鉗銑刨磨等傳統技工操作,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3D打印應用、應用生物、圖文傳播技術、風景園林、電子信息技術等新專業紛紛涌現。隨著科技的進步、產業的轉型升級,一些“老大黑粗”工種逐步消失,智能設備的安裝、保養和調試等新專業取而代之。
“讓社會更加了解技工、理解技工,是我們申辦世賽、積極參賽的根本目的,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參與技能事業。”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有關負責人說,以去年全國選拔賽為例,共1359名選手參賽,約15萬名觀眾到場觀賽,近百家企業、院校到賽場布展,上百萬觀眾通過網絡直播觀看比賽,通過參賽、觀賽促進社會風尚轉化,使社會更加尊重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