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進過名牌大學,沒有過硬的學歷,卻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成為各自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才……在央視《大國工匠》系列節目中,一群身懷絕技的“國寶級”技工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技術工人數量短缺和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在一些地區,即使是普通技能崗位也有很大缺口。
為落實創新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增強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對勞動者的吸引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大國工匠”盼來了政策春風。
盼尊重,技術人才呼喚榮譽感
“技術工人占就業人員的比重大體上為20%,高技能人才為6%,都是比較低的。”這是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透露的一組數字。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高技能人才占比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數據顯示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高級技工占比高達40%—50%。
對比懸殊的數字背后是迫切的現實需求。“目前,就業市場上技術工人的求人倍率都在1.5—2,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湯濤說。最早從珠三角、長三角傳出的“技工荒”,如今已經蔓延至全國,成為不少企業主揮之不去的心病。
究其原因,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不夠高難脫干系。受社會環境、傳統思維觀念的影響,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許多青年人不愿意當技術工人。
“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車里就有我的簽名!”電視節目中,哈雷戴維森工廠的一位裝配工自豪地告訴兒子。“我們中國的工匠也應該有這種榮譽感,社會需要給予技術人才更多尊重與重視!”一位看過《大國工匠》的網友曾如是感慨。
技術人才尤其是高技能領軍人才肩負著工業強國夢,是“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正基于此,此次《意見》圍繞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和保障等環節,提出增強技術工人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激發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在構建技能形成與提升體系,支持技術工人憑技能提高待遇,強化評價、使用和激勵工作,暢通技術工人成長成才通道等方面做出具體安排。對于高技能領軍人才,《意見》還明確提出加強服務保障,提高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待遇等。
“這些問題需要統籌研究、綜合施策、長期努力。”湯濤說,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的推出,第一次把提高技術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擺在一個重要位置,抓住了技術工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