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考綱范圍以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用書目錄中:《生物基礎》(全一冊)、《化學》(農林類)、《植物生產與環境》(種植專業使用)和《畜禽解剖生理》(養殖專業使用)為主要參考教材,主要考核考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有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水平,以及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基本實際問題的能力。
Ⅰ.考試范圍和要求
第一部分 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一、生物學基礎
(一)生物的多樣性
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命科學發展歷程。
2.掌握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理解生物多樣性的組成,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二)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
1.了解細胞的元素組成和化合物組成。
2.理解生物體內無機化合物的作用,理解生物體內四大有機化合物的分類、主要功能。
3.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與聯系,理解細胞膜的分子結構及主要功能(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4.掌握幾種細胞器的功能(葉綠體、線粒體等)。
5.理解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6.理解細胞增殖的有關概念,了解有絲分裂過程(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7.了解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
(三)生物的新陳代謝
1.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理解酶的概念及酶的特性。
2.掌握ATP的分子簡式,理解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了解ATP的形成途徑。
3.掌握水分代謝的概念,掌握蒸騰作用的重要意義。
4.掌握礦質代謝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種類,了解根吸收礦質元素的過程及植物對離子的選擇吸收。
5.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葉綠體中的色素組成,了解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掌握光合作用的意義,了解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6.理解生物呼吸作用的相關概念,了解呼吸作用的過程并理解其生理意義。
7.掌握營養物質的吸收及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過程。
8.理解生物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四)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理解生物生殖的種類,理解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精子、卵細胞)的成熟過程。
2.掌握受精作用的概念。
(五)遺傳和變異
1.掌握遺傳物質、細胞核遺傳與細胞質遺傳的概念,理解DNA分子的結構及DNA分子結構的特性,了解DNA分子的復制過程。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的有關概念。
3.了解基因的分離定律。
4.了解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5.了解生物變異的類型及可遺傳變異的三種來源,理解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的概念。
(六)生物的進化
1.了解拉馬克“用進廢退”學說的要點。
2.了解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的要點。
(七)生物與環境
1.掌握生態因素的概念,理解非生物因素與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2.理解種群及其特征,理解生物群落及其特征。
3.理解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影響。
4.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理解生態系統的類型,理解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5.理解生態平衡的概念、生態平衡的原理,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6.理解環境的危機和環境保護措施。
二、化學
(一)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部分
1.原子結構
(1)熟記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了解AX的含義
(2)了解核外電子排布初步知識,了解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3)了解元素周期律(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規律)。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2.溶液
(1)理解溶液的概念。
(2)了解強、弱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會寫常見強酸、強堿、鹽的解離方程式。
(3)理解水的電離及溶液中pH值與酸堿性的關系。
3.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能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二)元素化合物部分
1.了解鹵族原子的結構和變化規律。
2.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學性質,了解相關物理性質、用途。了解鹵族之間的置換反應。
3.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質、用途、化學性質。
4.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質、用途、化學性質。
(三)有機化學基礎知識
1.理解有機化合物的概念、通性。
2.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3.理解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結構、重要性質。
4.了解各類烴的通式、通性。
5.了解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同分異構體的概念。
6.了解烷烴的命名。
7.了解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的概念。
8.了解糖類的組成、分類,了解葡萄糖、果糖的結構。
(四)化學計算
能利用物質的量和粒子的數目、物質質量、溶液的物質的量、溶度的關系的簡單計算。
(五)化學實驗
1.理解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2.理解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Na、K、Mg、Al與水的反應,Mg、 Al與酸的反應)。
三、植物生產與環境
1.理解植物的需水規律和合理灌溉,掌握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徑。
2.理解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徑。
3.了解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
4.掌握植物的生殖器官(花與果實)構造及類型。
5.理解生長素的生理功能,了解其它植物激素。
6.理解植物的生殖生長與環境的有關概念。
7.理解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途徑。
四、畜禽解剖生理
1.了解肺的形態、位置及組織結構,掌握動物氣體交換過程相關概念,理解氣體在動物體內的運輸路徑。
2.理解機體內環境的概念、血液的成分、血液的主要機能。
3.掌握心臟的形態和位置,掌握心臟的構造。
4.理解消化管、消化器官的構造,理解肝臟的血液循環,了解胰臟的組織結構和功能。
5.理解動物生殖系統的簡單組成。
6.了解動物的個體發育過程(胚的發育、胚后的發育)。
7.了解動物體內主要內分泌腺,了解胰島素的作用。
8.了解動物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第二部分 技能與實訓
1、通過顯微鏡使用實訓,掌握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與使用方法。
2、通過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實訓,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制作方法。
3、通過動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實訓,掌握動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理解細胞內外物質運輸的特點。
4、通過常用培養基的制備實訓,掌握常用培養基 (肉膏湯培養基、營養瓊脂培養基) 制備的基本程序(配料→溶化→測定及矯正PH值→過濾→分裝→滅菌→無菌檢驗)。
5、通過生態系統種群密度調查實訓,掌握標志重捕法、樣方法、顯微記數法、去除取樣法的種群密度調查操作步驟。
6、通過溶液的配制實訓,掌握一定物質(固體、液體)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7、通過電子天平使用實訓,掌握電子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
8、通過滴定管的使用實訓,掌握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Ⅱ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筆試閉卷
二.考試時間:150分鐘
三.試卷滿分:300分(含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知識)
四.內容比例:
生物基礎約110分
化學約35分
植物生產與環境約30分
畜禽解剖生理約25分
專業技能與實訓 約100分
五.考試題型
選擇題、判斷題、連線題、綜合題
六.試題難度比例
易中難比例為: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