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關系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系社會公平公正,關系億萬家庭的幸福。去年1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規劃》將如何關愛貧困地區兒童?實施范圍和總體目標是什么?近年來貧困地區兒童發展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今天(1月30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對這些問題作了解讀,小編帶您一起讀讀看。
《規劃》總體目標是什么?魯昕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貧困地區兒童發展工作。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們整合各方面資源,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貧困地區兒童健康發展。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把促進公平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努力縮小區域、城鄉差距。按照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和衛生計生委會同12個部門共同編制了《規劃》。《規劃》聚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680個縣,從出生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兒童,在充分整合現有政策、項目、資金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提高新生兒出生健康水平、改善兒童營養狀況、加強兒童衛生醫療保健、增強兒童教育保障能力、加大特殊困難兒童教育和關愛5方面的22項政策,明確了到2020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兒童發展整體水平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總體目標。
近年取得了哪些成績?魯昕說——
兒童健康領域在4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實現了對680個貧困縣的全覆蓋。
二是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惠及了182萬新生兒。
三是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截至目前已覆蓋了341個縣(中央資金5億元)。
四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了3200萬農村學生。
經過連續3年的監測表明,6-15歲吃營養餐的男、女學生,平均身高同比增加0.4和0.6厘米,體重平均增加了0.3公斤。片區內小學男、女生的貧血率分別下降了3.3和3.9個百分點;小學生語文、數學平均成績同比提高了4.6和4.5分。
兒童教育領域在6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在園幼兒增加了918萬人,這個數字超過了過去十年增量的總和,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67.5%,比2010年提高了10.9個百分點。
二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新建改建8300所學校(中央資金100億元),滿足了山區、牧區、高原等邊遠困難地區近200萬名學生的寄宿需求。
三是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建設了25萬套教師周轉宿舍(中央資金140億元)。
四是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惠及了55.26萬名鄉村教師(中央資金21.2億元),鼓勵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五是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新建改擴建了1182所學校(中央資金47億元),基本實現人口30萬以上、殘疾人數較多的縣都有一所特教學校。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上升到72.7%。
六是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項目改造了1500個縣的基本辦學條件,并明確了力爭用5年的時間,使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達到國家標準的目標。
全面落實好《規劃》具有哪些重要意義?魯昕說——
全面落實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一,這是對中國未來的投資,將全面提升國家的人力資本素質。
第二,這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舉措,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
第三,這是加快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政策,有利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四,這是實施精準扶貧的積極探索,有利于提高國家用于民生的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讓我們大家攜手并肩,齊心協力落實好《規劃》,努力編制一張保障貧困地區兒童健康成長的安全網,確保貧困地區兒童生得好、長得好、學得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