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對中學的評價已經開始發生變化,除了升學率,開始談重點率。
1999年,高校大擴招啟動。中國高等教育開始快速向大眾化邁進。1999年全國高校招生160萬,一年新增招生總量51.32萬人,增長47.4%,超過了過去9年的總和。2003年,中國普通高校招生總量達到382.1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7%,跨越了15%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這條界限。
注意,從此,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和1998年相比,5年時間大學招生總量已經增長近4倍,普通高校總數增長500多所,大學生已經開始跌落凡間。
這個階段,對中學的評價已經沒有了升學率,更多是一本率,清華北大有多少個。
近10年,國家開始穩定高校招生總量,但2017年,普通高校已經達到2631所,招生總量也達到761萬,幾乎是1990年的12倍,其中本科招生超過410萬,毛入學率達到45.7%。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總量逼近770萬應該是大概率事件,毛入學率也將接近50%這個普及化界限。我們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口大國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國家。2017年,很多省市高考錄取比例超過90%,包括江蘇湖北等傳說中高考難考的地區,貴州的錄取比例也高達87.4%,在全國普遍出現了招生計劃不能完成的現象。換句話說,有學也不上了,中國高等教育完全進入了一個“考不上大學都很困難的”普及化階段。
2018年,國家新增勞動力不足1300萬,但是新增大學畢業生就高達820萬,回國留學生也將高達50萬左右,大學畢業生將占新增勞動力65%以上。
2017年高校碩士研究生招生總量就已經超過60萬,加上博士生,總量已經超過70萬,超過1990年本專科招生總量。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仍然還要談高考(大學)改變命運,并以此質疑批評高考對于社會公平的價值意義,顯然是荒誕的,更沒有可比性。
但是從另外一個維度看,高考仍然能改變命運,關鍵是看你考上了什么樣的大學。
如果你考上了一個985、211高校,那么對于多數人,還是能改變命運的,因為985高校招生總量大約就是我們剛剛恢復高考時期的招生總量,211高校招生總量也大約就是90年代初期的高校招生總量。同時,這一尺子也不約而同地成為用人單位潛在的一把尺子,就是門檻。
這也就是為什么各地中學與家長關注的不再是升學率,而是一本率、985率,甚至清華北大率。水漲船高。
從一個更為廣闊的角度看,高考仍然是能改變命運的。近20年的大擴招,給了更多人一個文憑,也等于給了更多人一個流動上升的規范渠道,當然,最后能否改變命運,只能看你的努力了,而不應該只靠這張文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