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作出的安排。
寧夏銀川市二十一小學校長馬恒燕代表認為,享受優質教育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解決課外負擔重則是讓學生享受高質量教育的必要條件。
義務教育應追求“綠色升學率”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學副校長王曉梅代表認為,課外負擔重,有4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師為了提高分數,增加學生課外負擔;二是家長受“望子成龍”和“不輸在起跑線上”等觀念的影響,給課外負擔加碼;三是校外培訓機構大肆渲染補課功效;四是一些用人單位招聘時唯名校論、唯學歷論,刺激了課外培訓沖動。
“大量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非學歷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違背了學習規律,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代表說。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校長王中立代表也表示:“學生家長過度關注孩子成績,通過校外補課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績,這影響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義務教育的發展,必須以人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追求‘綠色升學率’。”
教育培訓市場亟待規范
教育培訓市場亟待規范。劉希婭表示:“要明確教育培訓機構準入條件,健全市、區、街鎮三級聯動綜合監管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建立信息公開、信用評級等制度。”
王中立認為,一是完善教育培訓市場法律法規,加強教育培訓機構準入、審批和監管,制訂培訓機構從業人員資質標準,對開辦條件、師資、場地、教材以及廣告宣傳等作出規定。二是增加管理力量,將教育培訓執法納入地方市場監管體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三是引導和鼓勵社會培訓機構多開展學科以外的素質拓展課程,以及學工學農的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