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奮斗打拼的年輕人,他(她)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沒有家庭生活。但是,就像“剩女”“蟻族”這些詞指涉的對象未必承認這些屬性,很多人也不能接受“空巢青年”這個概念。因為在一些獨自奮斗的青年看來,能夠有機會選擇獨居、有條件進行獨居,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進步。青年的成長需要物質上和心理上的一定的空間。所以,請不要用“空巢”這樣的字眼來“同情”或許正在享受自由的青年。
如果說“空巢青年”最大的問題是孤單,那么請問“非空巢青年”就不孤單嗎?孤單并不意味著孤獨,因為即使你身處人群里,也可能非常孤獨。所以說,“空巢青年”不過是孤獨者的遮羞布,真正成長并且成熟的青年,其實非常享受人生的這一階段。
我周圍有不少年齡相仿的人,比起合租,他們更喜歡獨居,做個所謂的“空巢青年”,他們可以一個人逛街,一個人郊游,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去KTV,一個人過生日甚至一個人搬家。網上“十大孤獨指數排行榜”的內容他們基本都占了,可是這些行為與孤獨無關,他們反而很享受。
在外人看來,這樣的日子可能孤單可憐透了,可是他們卻覺得比起在一堆熱鬧喧囂的包圍中迎合大眾,還是按自己的想法過比較幸福。他們認為,沒有任何一種深刻和走心的交流,能在熱鬧的人群里完成。人在人群中最容易丟失自己。
我原來也喜歡認識各行各業的朋友,喜歡和不同的人聚會吃飯。可是曲終人散后,才會發現自己始終還是一個人,這種孤獨感會比之前來得更加猛烈。所以,為了掩飾自己的孤獨,人們會繼續選擇扎堆兒來麻痹和隱藏這種情感,這種社交讓我覺得十分疲憊,于是,后來我放棄了很多無用的社交,開始專注于自己的生活。
我可以不必考慮約誰去吃自己期待已久的料理,也可以不用考慮別人的行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生活的節奏完全由自己掌控,溝通成本降低了,做事的效率提高了,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反思自我,這讓我覺得比之前的生活更加充實。
相反,我比較同情那種做什么都要抱團的人。因為這種人往往沒有自我,而且真正的孤獨又空虛。叔本華說:“一個人擁有的越多,那么,別人能夠給予他的也就越少。”所以,在獨處的時候,一個空虛的人就會將這種感覺放大,更加覺得自己孤單又可憐,因此,他急切地想要尋求另一個人的陪伴,好用“抱團”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空虛。
一個內心豐富的人在獨處時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和生活的樂趣。所以,“空巢青年”不過是外界或者真正的孤獨者的顧影自憐,而真正勇于選擇獨居、保持單身的人,其實并不在乎這一稱號,因為在他們看來,“空巢”時期才是提升自己、享受生活的最佳時期,尤其是90后的“空巢青年”,其實真的沒有別人想象的那么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都與他人捆綁在一起,當沒有人陪伴的時候,我們更要學會與自己好好相處,學會與孤單和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