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階梯閱讀”,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身體和心靈發展規律,孩子資質如何,偏愛什么,需要讀什么,這都要家長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兒童階梯閱讀要上升到國家規劃了——我國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于日前印發。《規劃》提出,將借鑒國外閱讀能力測試、分級閱讀等科學方法,探索建立中國兒童階梯閱讀體系,加快提高我國少年兒童的整體閱讀水平。
這些年來,兒童閱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家長們熱心于各種繪本、閱讀材料,市場不斷推出或原創的或引進的書籍,中國孩子的閱讀狀況也頻頻被拿來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畢竟他們的未來就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閱讀正是進步的階梯。“十三五閱讀規劃”正是順應了這份近乎焦灼的期盼。
然而,愛讀書是一回事,怎么讀又是另一回事。兒童閱讀的關鍵在于家庭。很多家長對“為什么要給孩子讀書”這一問題,其實還沒想好。有些家長給孩子讀書就是為了識字,是為了讓孩子在學校競爭中有更大優勢;有些人對孩子在各年齡階段的不同需要缺乏認識,不尊重孩子的要求;有的家長自己不讀書,只是盲目地追隨著他人的意見。比如有的家長迫不及待地給孩子讀國學,背《三字經》,抄《弟子規》;有的盲目地跟隨出版社提供的一切書目,也不考慮孩子想看什么;有些迷信國外資源,一股腦子地給孩子讀外國原版……
閱讀是塑造靈魂的重要途徑,必須契合孩子本性。所謂“階梯閱讀”,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身體和心靈發展規律,孩子資質如何,偏愛什么,需要讀什么,這都要家長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在這過程中,親子互動至關重要,家庭如何投入至關重要。“再窮不能窮孩子”,我國的家長向來很舍得在金錢上給孩子投入,可教育畢竟不是商品交易。更重要的投入,是時間,是感情。有調查顯示,我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支出已經占到家庭收入的30%,可親子閱讀時間卻少得可憐。即使是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每天舍得投入20分鐘陪孩子讀書的家庭也不足五分之一;而能夠在寶貴的家庭空間中給孩子設置專門的書柜、書桌的,就更少了。
正是缺乏這樣的親身投入,家長對孩子的心靈成長才少了一份切身之感。因此,重視兒童教育之時,“家長閱讀”也應得到同樣的重視。家長要學會閱讀、愛上閱讀,進而更好地指導孩子閱讀,在閱讀中增進親子感情。而學校和公共圖書館在建設書香環境的同時,也不妨多些家長閱讀教育,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