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泛海公益基金會、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門共同開展的大學生創業公益活動“泛海揚帆—重慶大學生創業行動”已進行三期,目前已資助我市大學生創業項目285個。昨日,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理事長魏禮群一行走進沙坪壩、璧山,參觀了曾獲資助的兩個項目,并鼓勵創業者繼續創新,早日成為優秀企業家。
沙坪壩區大學城,盧碩講述他的創業經歷。
“東方鋤禾”農業園的大學生 本組圖片由記者 吳珊 攝
A點子新
大學生獲企業家投資
在沙坪壩虎溪大學城,有家名叫“青果小巷里”的文藝餐廳。白天喝咖啡,飯點吃私房菜,晚上還能迎著晚風,小酌一杯,悠閑的氛圍受到眾多學子青睞。
餐廳老板80后河北小伙子,名叫盧碩。說起餐廳的誕生,和“泛海揚帆—重慶大學生創業行動”有密切關系。
盧碩畢業于川美視覺傳達專業,剛開始,依托專業功底,他和幾位同學創辦了風格藝術工作室,從事視覺設計。2011年,首期“泛海揚帆”行動中,小伙子帶領團隊贏得4萬元資助。
活動期間,陶然居總裁嚴琦成了盧碩的創業導師,盧碩的創業精神感染著嚴琦。于是將公司旗下10多個項目的商標設計交給盧碩,并主動幫忙打廣告,拉來其他項目。
工作室走上正軌后,盧碩又開始思考起進軍新領域:“大學城有10多所高校,20多萬師生。要是能做餐飲,打造一個吃飯、聚會的好地方,肯定有市場。”對于這個想法,嚴琦十分看好,幫忙出謀劃策,并一口氣投資60萬元,在幾位大學生共同參股并親自設計裝修下,今年9月1日,“青果小巷里”餐廳開業。目前,餐廳每天生意爆滿。
“不僅僅是做餐飲,還要做出文化,做出品牌。”盧碩憧憬著,未來,能培育出青果里書吧、青果里健身房,乃至青果里社區,吸引更多學子入股,將青果里品牌推廣至全國各地大學城。
B眼光準
大學生攜農戶種蔬菜
在璧山區璧城街道四面山村里,占地200畝的“東方鋤禾”農業園,有一群人正揮灑汗水施展抱負。
“這里是魚塘,那里是水上樂園,旁邊是草莓采摘區。我們還打算修建一個跑馬場,到時候,成為一個生態觀光都市農業園。”團隊成員吳書柱介紹。
2009年,正讀大三的吳書柱對健康食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萌生了一個念頭:讓國人能吃到綠色健康農產品(000061,股吧)。“同時,我看準了正在建設中的大學城:學校集中,人多,食堂多,蔬菜供應量肯定很大。”吳書柱說,可以搞“公司+農戶”形式,直接供應各大高校食堂。
大四時,吳書柱跑遍市內各區縣考察市場,最終,將璧山作為創業根據地,這一年,他遇見了第一個團隊成員龍云海。
2010年7月,兩人不停的走訪鄉鎮、村社,了解當地種植種類、分布及農戶需求等情況。“我們每天凌晨5點起床,午餐有時是方便面有時是面包,吃得最好的是豆花飯。”
“最初,農戶并不信任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幫年輕人,不會搞農業,是騙子。”吳書柱說,一連走訪了40多戶,僅贏得一個人的認同。
為了贏得大家信任,他們幫農戶送化肥、種子、講解種植技術……漸漸地贏得了認同感,在短短三個月內,合作社就發展了新堰、河邊、獅子等15個地方的大小種植戶近1000多戶,種植面積達35000多畝。
“整個過程很累,有次在運貨時,三輪車突然拋錨,當時是下午3點多,而客戶要求在晚上10點半送到璧山。”吳書柱說,為了搶時間,我們4個人把三輪車從陳家橋推到了璧山,“車上有150斤貨物,推了近20公里。”
2012年5月,合作社開始創建品牌,于6月注冊了“東方鋤禾”商標。吳書柱的項目得到了泛海揚帆活動的認可,并獲得了三萬元的資助以及專家團技術指導。
如今,吳書柱的團隊人員已由當初的5人發展成17人。經營業務更是涉及生態家庭農場基地、蔬菜物流配送、蔬菜社區連鎖專賣店等,為重慶大學城12所高校食堂供應新鮮蔬菜。目前,吳書柱和他的團隊已成立了重慶三原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蜀都科技商貿有限公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