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招聘會上找工作(資料片)。 記者 王鴻哲 攝
“苦讀了十幾年,好不容易考上一個比較好的大學,結果畢業之后光工作就換了三個,到現在還得靠父母養活。”今年畢業于煙臺大學的淄博籍學生小邵,說起自己的薪資,顯得有些無奈和茫然。近日,趕集網聯合北京大學在京發布了2014《趕集網90后畢業生飯碗報告》,2014年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443元,不少人稱“又拖后腿了”。
畢業生: 畢業三個月 換了三份工作
今年6月份,小邵從煙臺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順利畢業來到淄博。由于沒有提前實習找工作,畢業后在家賦閑了一個月,到現在已經換了三份工作。
據了解,自7月份以來,小邵先后從事過網站管理、媒體攝像、計算機程序員等工作,到現在一分錢沒攢下不說,還一直依靠父母接濟。“不是和領導性格不和,就是薪資不高,找一份自己中意的工作真的很難。”小邵顯得有些無奈。
同樣在淄博工作的小霍告訴記者,“從今年4月份開始工作,到現在為止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
從4月到7月,小霍一直靠父母補貼生活,8月份轉正之后工資漲到1500元每月,再加上提成,一個月能拿到2500元左右,“溫飽現在基本自己解決了”。
為了能夠節省開支,小霍和2名同事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套三居室,光房租一個月就1500元。“這房子是押一付三,剛開始就交了6000元,我們一人2000元。雖然房租高點,但設施比較齊全,離單位也近,吃飯自己做,能節省一部分開支,上班走著去,也節省一部分交通費。”小霍介紹說。
企業:擁有一技之長特“吃香”
“現在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面臨著理論與實踐銜接不上的情況,一些技能得需要我們企業再花費時間和金錢去培養,培養之后留不留得住還不一定,這就給我們企業增加了風險。”淄博一家民營企業的人事部門經理李女士介紹說。
據了解,由于企業生產機械化、電子化大幅度提高,不少企業在招新人之后,還要投入一大筆錢進行培訓。“培訓的花費問題,培訓之后員工的去留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考慮的,本身高校教育還是注重理論的,在實際操作中則有很大差別。”李女士說。
“雖說現在校企合作在不斷加強,但其中牽涉的利益太多,真正能夠給大學生提供良好實踐平臺的則不多。學校在以后的教育中也要注意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李女士說。
專家:應客觀看待平均起薪2443元
畢業生飯碗問題,幾乎每年都會被熱炒一次。“現在的大學生說白了還是放不下‘身段’。他們總是和農民工去比,卻不知農民工比他們付出的要多得多。不體面的工作看不上眼,體面的工作自己又沒能力,這是現在大學生的‘通病’。”山東理工大學社會學教授牛喜霞說。
據了解,應屆畢業生之所以會有“起薪低”的不適感,大都是由角色的突然變化引起的。“什么事情都有一個過程,無論是專業對口的還是不對口的工作,學到東西,能發展自己是最重要的。畢竟,大學畢業生都還年輕,正是闖蕩的時候。”某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介紹說。
“高工資是拋灑汗水,是多年積累,是跟隨社會發展需要提高自身的必然結果,而不是一紙文憑的交換所得。因此,大學生看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重要的不是起薪,而是成長發展空間。”牛喜霞說。(記者 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