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南安少女蘇某,今年18歲。在泉州某人才網站發布求職簡歷后接到了“面試電話”,涉世未深的她孤身應聘,卻成了專門在網上“獵艷”者的盤中餐:控制、強奸、拍裸照、強迫賣淫;
湖北女孩小君網上求職被騙,受困南安市區一傳銷窩點。在近七天里,手機等通訊設備被沒收,天天被人灌輸傳銷內容,但小君以近乎絕食的方式進行抗爭,直至被民警營救……詳見本報11月30日A7版《網上求職,18歲女生陷魔窟》、A10版《女大學生找工作,遇傳銷絕食抗爭》。
“高職誘惑”、“中介詐騙”、“試用期白用”、“協議陷阱”……2012年,在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背后,就業陷阱的隱憂更加刺痛著社會的神經。一些中介機構、用人單位利用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就業心切的心理,在招聘時編織美麗的謊言引其上鉤,從中牟利;更有甚者,有些非法犯罪分子打著用人單位的幌子,欺騙傷害大學生求職者。為此,本報請來業界專家:大泉州人才網負責人蘇懷藍,針對求職者最常遇到的求職陷阱,為求職者支招,蘇總同時也提醒大學生求職者,求職時要多留個心眼。
求職陷阱一
中介詐騙
“第一次找工作,就被中介騙了?!比萁涃Q學院會計與審計專業學生吳明輝(化名)向記者講述了他的求職遭遇。前幾天,在人才市場上看到晉江某企業招聘會計,吳明輝按照電話指示找到了晉江一家中介門店,一進門,對方聲稱為企業招聘代理,要求收取中介費50元,然后拿到了一張寫著某鞋企的地址和聯系人電話的信息表,按圖索驥找到了該鞋企。面試后,吳明輝被告知,自己沒被錄取。在花費了50元中介費和20多元路費后,吳明輝才恍然大悟:自己受騙了。
專家支招:有些不法的中介機構,往往采取雙向收費的方法牟利。除了向企業收取中介傭金外,還會向求職者收取中介費。而其操作方法,往往夸大企業的薪資水平和福利配套,以傳單、網站廣告的形式宣傳,吸引求職者上鉤。專家建議,根據《勞動法》,任何用人單位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求職者收取任何名目的費用。在求職中,一旦用人單位要求支付某項費用,求職者均可拒絕,或詢問具體事宜。
求職陷阱二
高職誘惑
“我是應聘助理咨詢師,為什么變成電話營銷業務員了呢?”閩江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許玲(化名)說,前不久,她應聘到了泉秀街某咨詢管理培訓公司,當時是面試助理咨詢師一職,試用期工資是一個月1500元,轉正后1800元加提成??扇肼毑坏絻商?,許玲就發現有點不對勁了,“我跟的咨詢師是公司外聘的,住廈門,就沒露過面;而公司主管天天叫我打電話,做電話營銷”。許玲說,幾天來,自己的工作就是對著一本電話黃頁,給中小型企業老板打電話,拉業務。在此過程中,許玲也遭受了各種冷言冷語,甚至辱罵?!拔也⒎潜г构ぷ餍量?,而是跟我預期理想差太多了!”
專家支招:有的中小企業,在招聘時都穿著“行政經理”、“儲備干部”、“項目經理”等職位的馬甲,用來吸引求職者,但求職者入職后往往發現,“經理”只是“業務人”,“做項目”就是“拉業務”。理想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有些企業甚至會夸大給求職者的承諾,比如說招聘時承諾“月薪4K”,試用期過后,卻以各種理由搪塞。對此,專家建議,大學生要積極調整求職心態,不要好高騖遠。此外,也要對企業的招聘流程有所了解,多方打聽,以達到知彼知己的效果。
求職陷阱三
遭遇犯罪
南安少女蘇某,今年18歲。在泉州某人才網站發布求職簡歷后接到了“面試電話”,涉世未深的她孤身應聘,卻成了專門在網上“獵艷”者的盤中餐:控制、強奸、拍裸照、強迫賣淫(詳見本報11月30日A7版《網上求職,18歲女生陷魔窟》)。
專家支招:女孩子求職,更要多留一個心眼。第一,接到用人單位面試通知后,要及時上網審核該公司的工商營業執照,了解該公司登記的辦公地點與面試地點是否相符;第二,不要孤身應聘,最好有兩三個同伴同行,如果面試地點過于偏僻,最好選擇白天前往。
求職陷阱四
變相“剽竊”
畢業于廣州美術院校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林曉(化名)就跟記者說了一件讓他覺得“令人發指”的應聘。10月底,他回泉州面試一家廣告策劃公司,做平面設計。通過面試后,公司并沒有跟他簽訂使用期合同,說需要通過項目考核。于是,林曉就加入了公司的創作團隊,負責一個企業的營銷計劃。經過一個月的奮戰,計劃完成;而林曉也被公司告知,試用期考核沒通過,自己將被辭退。對此,林曉欲哭無淚,白干了一個月“顆粒無收”,且感覺自己配合創作的平面設計作品被“剽竊”了。
專家支招:畢業生就業不僅要主動和多嘗試,還要多與有經驗的人交流,多與老師、學長交流,吸取經驗教訓。在求職中,要懂得辦理正規書面手續來維護自己合理的利益。(本網記者 莊奕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