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研究稱觀看快節奏畫面不利于幼兒注意力養成,會損害其猜謎能力,對短期記憶力也有損害。領導該研究的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利拉德認為,參與場景持續變化的教學將會使幼兒大腦過度勞累,尤其是控制‘執行功能’的部分。
這在早教行業引起廣泛討論。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慢節奏”節目“天線寶寶”也再一次引起了關注。為什么快節奏不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養成,而慢節奏的教育卻能輕易吸引孩子,并能給予孩子有效的教育?我們走訪英式早教機構--天線寶寶早教,聽天線寶寶早教專家談“慢教育”的智慧。
讀懂天線寶寶“慢教育”
節奏快的節目信息量大,讓寶寶接觸更多新事物?這是很多家長[微博]的誤區,也是非常危險的想法。很多家長誤以為動畫片里快速變化的事物能讓孩子接受到更多的信息,其實不然。色彩豐富的畫面和快速變化的情節確實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這和我們成年人看到奇怪的變化的事物也會好奇是一樣的。但0-6歲孩子的大腦是一邊汲取信息一邊使用信息,無法承載太大量信息的加工。節奏過快,內容過多,會導致信息量過大。因此,和成年人不同,孩子會被淹沒在大量信息的漩渦里,很難自主地脫離出來。研究發現,看快節奏動畫片的孩子會比看慢節奏動畫片的孩子在專注力、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下降。
信息量的給予是有智慧有技巧的,必須根據孩子能接受的范圍來進行,而不是多少的問題。孩子自己能加工能接收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天線寶寶設計的畫面,說話的容量和信息點,都是孩子們能夠接受的,它的語言邏輯和結構也是合理的。
我們可以先看一段天線寶寶節目的小片段。這個片段取自天線寶寶節目《下雪了》。從一朵云的出現到天上下起雪來再到天線寶寶們跑起來,用了接近3分鐘的時間來描繪,整個過程的語言對話非常少,但不斷重復。這樣的慢場景在天線寶寶視頻里頻繁出現,重復的對話,少量的信息,看起來略顯“無聊”??赡軙腥瞬唤?,有必要花這么長的時間來說一件這么小的事情嗎?研究表明,僅僅在感官上引起注意的節目并不能給予寶寶相應的認知。而天線寶寶恰恰是抓住了這一點,讓孩子們能獲得天線寶寶所傳遞的信息,啟發他們的智力,獲得豐富的體驗。
我們強調早期刺激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發展的有利性,但這種豐富一定要吻合早期兒童可接受的范圍。有研究發現,孩子所處的環境過于復雜,太多噪音,過多刺激,會對孩子的學習技能和動機都有不利影響,這種過量刺激的環境不僅不利于成長,還與一些行為問題或障礙相關。在信息嘈雜的的環境中,看上去信息量超大,但孩子容易感到疲累,最終能夠接收的信息量反而下降。早教專家給我們舉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小寶寶在嘈雜或人多的地方會容易睡著,而回到家中,平靜熟悉的環境反而會讓孩子不易感覺疲倦,可以專注探索。那是因為外面的信息量超載,孩子無法處理如此大的信息量。
天線寶寶創始人安妮·伍德曾經說過:我們的創意來自孩子,如果你要為孩子制作一些節目,那么你首先要問問自己,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天線寶寶節目的場景和內容完全是根據孩子的想象世界創造出來的,并不是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進行設計;節奏緩慢,信息量適當,吻合低齡兒童的注意力特點;語言重復且具有啟發性,鼓勵孩子與天線寶寶的互動,而不是像傳統兒童節目一樣只是讓孩子被動的接受信息。正因如此,天線寶寶能夠抓住孩子真正的興趣點,即體驗快樂并找到強烈的認同感——這是屬于孩子的語言和行動方式,這是屬于他們的世界。
慢教育的智慧在于:保持和孩子一樣的節奏,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給孩子可接受的信息量,讓孩子體驗屬于他們的快樂。
“慢閱讀”讓閱讀回歸“閱讀”
天線寶寶早教的課程體系中,社交課程設有S.R.T.D。四種課程模式。Reading(閱讀)作為最具特色的課程模式之一,深受寶寶和家長歡迎。與傳統意義的“閱讀”有所不同,社交課程能夠給寶寶家庭以外的閱讀空間,在專業指導師的帶領下,寶寶與同齡人共同聆聽故事,獲得獨特的社交體驗。關于慢閱讀,早教專家黃鳴鶴女士向我們介紹: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慢”有兩種,一種是語速慢,另一種是節奏慢,這是兩個很容易讓家長混淆的概念,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語速慢不是問題,但如果只是硬邦邦的朗讀,沒有起伏與停頓,是無法做到跟孩子交流與互動的,更像在自言自語;而慢節奏的朗誦是一個有場景的,生動的過程,孩子不僅能夠被吸引,接收到書中傳遞的信息,還能夠得到啟發,主動思考。
跟孩子一起閱讀不在于語速的快慢,而在乎節奏的把握,用孩子能接受的節奏表達出來,在一些關鍵點上適當停頓,制造氣氛,引發好奇,讓孩子身臨其境,并加以啟發,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反應。
在天線寶寶節目當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慢節奏的語言對話,例如有一個新事物出現了,他們會先問“噢,這是什么呢?”,重復、停頓良久后才會告訴我們那是什么東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會好奇,然后會受到啟發,會思考。運用到天線寶寶早教的Reading(閱讀)活動中,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會注重營造故事本身的環境氛圍:緊張的、放松的或驚喜的,語調也會根據故事變化而生動改變,并注意語句間的適當停頓,這讓孩子有反應和思考的時間,很容易就融入其中,有如身臨其境,并期望知道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如果朗誦時,每一個字都被念得很慢,聲調無高低起伏,則讓孩子感到沉悶,容易讓他失去閱讀的興趣。
閱讀的核心在于對專注的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對寶寶至關重要。閱讀有助提升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增強語言能力。家長跟孩子之間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互動,更能增加親子間交流。因此,理解領略慢節奏閱讀方法的妙處,學會從寶寶的角度出發啟發孩子思維,也是值得家長們探討的一種智慧。
讓孩子樂在其中的“慢世界”
在天線寶寶早教的社交課程里,處處體現慢教育的智慧。
除了將天線寶寶節目引入課堂,更多的是將天線寶寶的理念融入到教學里、指導師的言行舉止當中,甚至是在跟家長溝通的方式方法上。采用天線寶寶教學理念中的“慢節奏、重復”,這一直很受歡迎。
在課程上教孩子認識蘋果,可以怎樣做?傳統的早教機構會受到中國式格式化教育的影響,會直接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蘋果,圓形的,紅色的。這嚴重剝奪了他們自我探索的樂趣,也局限了他們想象和創造的能力。
讓我們看看天線寶寶早教是如何做的:不馬上告訴孩子這是什么,而是通過一系列互動、探索的方式,如先把一個蘋果放在袋子里,讓孩子摸一摸形狀、硬度,猜一猜;拿出來后,讓孩子們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嘗一嘗,讓孩子自己說出這是什么,它的性狀、顏色是什么;更進一步,做出任何與蘋果或者其性狀有關的聯想。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非常樂意跟指導師一起動起來,愿意大聲自信地說出自己的答案。指導師們聽完孩子們的答案后,會對正確的答案予以贊揚和肯定,對答案不正確的予以鼓勵和啟發,而對發散的創造性答案進行引導和延伸。
整個過程不就是天線寶寶節目的還原嗎?過程看似漫長,卻給孩子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快樂;這像在跟寶寶玩游戲,培養孩子對現實世界的認識,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安妮·伍德女士說過:在孩子玩得很開心的同時,有人問你是否意識到你的孩子的認知能力有所提高,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太好了,因為孩子確實在開心的同時學到了東西。這就是天線寶寶的神奇魔力。
“寓教于樂”是對天線寶寶早教貼切的形容。讓孩子學習數字、顏色、世界事物、空間概念,沒有“教”的局限性和強制性,卻能很好地體現這些信息,在玩樂中領悟,在生活中體驗。
所以,非常值得重視的是,家長們必須采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不要以成年人為導向,將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施加于孩子身上,并驕傲于孩子扭曲的學習方式,這是錯誤的做法。首先要從孩子的世界出發,找到適合他們的成長方式,讓寶寶在一個非常自然的狀態下發展。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應該按照常規的順序,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 這才是真正關注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早教專家的一番介紹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角度:教育孩子是門大學問,快不行,慢也有講究。在天線寶寶早教的課程里,我們看到了孩子早期教育的創新理念,慢的教育帶給孩子們的,是一個真正能讓孩子樂在其中的環境,這個世界里,孩子天真地玩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語言,并在玩耍中體驗、成長。
本文選自ddfffff_63244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