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親子共讀”盛行等因素使得童書出版成了國內出版業(yè)的亮點版塊。但盜版行為的猖獗,卻令出版機構遭受不小損失。日前,蒲公英童書館、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與北京閱讀季等機構攜手向讀者倡導并發(fā)出抵制盜版的倡議:尊重知識產權,堅持原創(chuàng)。就此,中新網(wǎng)記者先后采訪多位業(yè)內人士及專家,得知目前暢銷童書已成了盜版重災區(qū),但出版機構卻面臨著維權難題。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的正版《狼王夢》書封。該書也“遭遇”了盜版。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供圖
一本盜版書是怎么制作出來的?有業(yè)內人士匿名向記者透露,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印刷單位私自加印,賣給圖書零售商;將原版圖書重新錄入、排版、印刷;掃描原版,直接進行印刷;把電子版用文字識別軟件“讀”出文字,重新排版進行印刷。
正版《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圖書書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供圖。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上述盜版情況,并表示,浙少社的三大系列童書《查理九世》、《沈石溪動物小說系列》、《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確實全部遭遇盜版,“出版社、作家、讀者都是受害者”。
“暢銷童書現(xiàn)在成了盜版重災區(qū),你在盜版書攤上基本就可以判斷,現(xiàn)在哪些書流行了。”周丹有些無奈地說,此外,盜版書們還有跟風抄襲、改編正版等一系列方式,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