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加以控制,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會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這個暑假,周曉晴給家長們布置了一項特殊作業,就是“別讓孩子打游戲”。
“打‘王者榮耀’需要闖關、升級,就得不斷給里面的人買盔甲、買武器、換皮膚,這些都需要錢。”王路曼說,不僅自己買,有的同學還會買了送人,以此融洽同學關系。為了從虛擬世界中獲得更多的認同,王路曼花了1000多元錢從網上購買“裝備”。
“最近接連有孩子因為打手游成癮,發生暴力事件,還有的跳樓身亡,看得我膽戰心驚。”周曉晴表示,一些游戲成癮的青少年由于長時間沉迷于虛擬世界,在現實生活中性格孤僻,甚至難以正常生活。“錢沒了可以再掙,年少的時光卻無法追回,這是最令人痛心的。”周曉晴說。
沉迷手機游戲,對身體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假期是學生休息的好機會,如果沉迷于手機游戲,勢必對他們身體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杜忠誠表示,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會造成用眼疲勞,視力衰退。
此外,大部分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游戲都是坐著或者躺著,長此以往會運動不足,造成肥胖,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由于玩游戲需要集中注意力,只要玩起手游就會保持一個姿勢,可能會引發頸椎疾病。
正視背后的中小學生成長問題
7月4日,騰訊以飽受非議的“王者榮耀”為試點,推出健康游戲“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錄時長、綁定硬件設備實現一鍵禁玩、強化實名認證體系。
出臺防沉迷措施的,不應該只是騰訊一家。杜忠誠認為,手機游戲的開發與運營者都應該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責任。不管這些游戲產品目標人群是誰,都應有針對未成年人的嚴格控制與防范措施。
然而,技術不是萬能的。在此之前,已有不少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規定和措施,但作用有限。“監管部門應該織起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對所有游戲進行過濾。”杜忠誠呼吁,防范未成年人網游成癮,還要建立起游戲分級制度,明確游戲開發企業、家長、監管部門的責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游戲,這一代孩子,適逢手機游戲。”省教科所副主任劉鳳華介紹,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游戲迅速從PC端向移動終端轉移,使得未成年人接觸手機游戲的途徑與機會增多。
“孩子沉迷于虛擬世界,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現實世界的某些問題。”劉鳳華認為,要根治手機游戲成癮,必須正視其背后的中小學生成長問題。
父母與孩子溝通少、關愛少、陪伴少,不知道孩子所思、所想,不能滿足孩子的社交、情感、陪伴等需求,是導致孩子到手機游戲中去尋求補償的重要原因。劉鳳華表示,“王者榮耀”等游戲之所以受到未成年人的歡迎,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它滿足了未成年人的社交、陪伴、情感發泄、自我釋放等需要。
“以往,孩子頻繁跑網吧,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家長和學校只關心孩子學習,忽視了他們的情感需求,也不重視其他興趣的培養,孩子與父母、老師產生了隔閡,對未來感到迷茫時,就把網絡當成逃避問題、獲取情感的途徑。”劉鳳華認為,家長和老師需要反思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否給了孩子充滿愛的環境,讓他們的社交、情感、陪伴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否則,哪怕不讓他們玩網絡游戲,他們還會找到其他尋求情感補償的方式。”
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創設一個比手機游戲更有趣的環境,把孩子們吸引到生活中來。劉鳳華表示,學習不是少年兒童的全部,不要將學習填滿他們的所有空間,要一起尋找適合的游戲,在游戲中溝通心靈,破除孩子的孤獨感。另外,家校要緊密協同,實現家校共育。
暑假剛剛開始,孩子們又有了不少空閑時間。“孩子需要基于愛的有效陪伴。”劉鳳華建議,父母應該和孩子好好規劃一下,可以出門旅游,開闊眼界;可以親子共讀,補足親情課;也可以放手做家務,讓“生活因為熱愛而充實”。(記者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