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學習不在狀態,孩子突然地“發揮失常”,家長們需要警惕:有可能你的家庭環境出現了問題或者一直都處于問題狀態之中。在教子過程中,我們的家長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歸納原因,修正教育方式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
1、問題解決
對于孩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家長需要給予指導,引發孩子思考,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并實施,以及評估一下解決的效果。我們要使孩子形成正確解決問題的思維,擁有健全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溝通
充足的物質支持對于孩子的成長固然重要,但是卻不能因此而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良好的溝通可以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孩子在課堂上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老師的講解,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模式。
3、角色分工
家長對孩子過度的“照顧”,一味地充當保姆、監工、審判者等孩子反感的角色,這對于親子間的關系以及孩子學習的提高并不是一味濟世良藥。家長需要學會角色分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夠靈活轉換指導者與平等交流者的角色,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發展。
4、行為規則和情感反應
積極的情感反應是家長教育孩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孩子在學校受挫,考試不好,上課聽不懂,家長需要及時地給予理解和適當的鼓勵,避免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
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成就不僅僅在于自身,不僅僅在于學校教育,更關乎每一個家庭的教育投入。家庭功能的良好發揮,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可以說是錦上添花。此外,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一定能使所有的孩子成為大才,但是大才之人必定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
爸爸媽媽們需要明確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是硬環境(物質環境)+軟環境(精神環境)的完美結合,而后者才是重點。希望爸爸媽媽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能夠正確認識到這一點,避免本末倒置,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