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給孩子單獨房間的同時,也給他定好規矩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父母與孩子間的對話也會減少。況且,有的孩子房間甚至會成為犯罪現場。
要使孩子房間對孩子的成長起作用,定出家規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露個面再進自己的房間;孩子的房間不上鎖;孩子帶朋友進自己房間前,先把朋友介紹給父母;父母覺得有必要時可以進入孩子的房間,以便把握孩子的實際情況等等。
同 情 心
1、幸福,不僅有從別人那兒得到的幸福,還有為別人造福的幸福
有65%的中、小學生說他們"沒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車、電車上讓座。為培養同情弱者,有勇氣幫助、愛護弱者的孩子,家長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通過日常生活的實踐培養孩子的同情心。父母應率先給孩子做出榜樣,逐漸培養孩子給孕婦、老年人等讓座,當殘疾人遇到困難時能主動上前詢問等等的行為習慣。
2、不希望孩子成為歧視他人的人
當發覺孩子有欺負、傷害、污辱別人的行為時,父母有責任教導自己的孩子:對正直的人來說,這是可恥的行為!
在這種時候,與其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如給孩子講講父母是如何愛孩子、希望孩子成為杰出的人;講講看到自己孩子欺負弱者時是多么吃驚;看到自己孩子對別人受到傷害時反而高興是多么氣憤;等等。盡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傳達給孩子。還有,要向孩子表明:父母自己不持偏見,不欺負別人,也不容許孩子欺負別人。這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3、人和人不一樣,生命只有一次
眼看著親近的人死去的情況越來越少了,如果漸漸習慣電視節目、電子游戲中不斷重復殺人虛構的死的話,將很難體會到"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戲、精心培育花草蟲魚等,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各種生物以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機會,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生命的尊嚴和珍貴。還有,讓孩子想像失去親人的家屬和有心靈創傷的人的心情,使孩子理解那種悲傷是多么深切。
個性與理想
1、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礙物先全部清除掉-------"過于保護"、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過于干涉"的結果是:孩子到任何時候也不會一個人走路。父母這樣做也剝奪了孩子接受挑戰、從失敗中學習以及獲得各種體驗的機會。
父母們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把自己的希望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與自己的步調一致,等等。但是,沒有一個孩子是跟別的孩子完全一樣的。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個性,去愛"就是這樣"的孩子吧!
2、不要總是指責缺點,應使優點不斷增多
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樣,扎得越深越廣,結出的果實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看表面情況,對孩子的成長、發展要充滿信心。給孩子的心田澆灌豐富的營養和水分吧!
那么,成為營養和水分的東西是什么呢?是找出孩子的優點并加以表揚。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該表揚的時候應好好表揚。在心里定下批評一次、表揚三次的"一比三"標準吧。受到表揚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會隨之得到發展。
3、有了理想 人會變得堅強
有這樣一種說法,現在的孩子沒有熱情、對將來不抱幻想和希望、對艱難的目標還未挑戰就先放棄,等等。但是,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夢想、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滑稽可笑,作為父母,要靜心傾聽孩子講述他的夢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