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電視臺親子紀實節目《爸爸去哪兒》一經播出,便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與熱議。在傳統觀念中,媽媽才是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的中流砥柱。《爸爸去哪兒》反其道而行,讓孩子與爸爸單獨旅行。離開了媽媽,多數爸爸無所適從、狀況百出,幾經波折,爸爸們才真正肩負起父親的責任,成為一個稱職的爸爸。
迫于生存壓力,許多父親忙于工作無暇顧家,父親的角色常常“缺失”,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子不教”真成了父之過。參加完活動的幾位爸爸不停地感嘆,“原來孩子這么需要我!”“以后我一定會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可是,有多少父親還在繼續錯過孩子的成長?
父親在孩子心里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增加了孩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在以女性為主體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大多敏感、細膩,缺乏勇氣。父親更多的參與,可以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和堅強性格,讓孩子更加獨立、更有勇氣。只有父親與母親的共同培養,孩子才能在性別角色形成過程中定位清晰,養成健全的性格和品質。
都說“父親是高山,母親是大海”,大海給人溫情和浪漫,高山卻撐起孩子成長的脊梁。母愛偉大卻代替不了父愛,孩子的成長同樣也少不了父親的呵護,不要讓忙碌成為缺席的借口,父親的陪伴才是孩子最寶貴的財產!
爸爸,請別走太遠!請給孩子多一點點時間,多一點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