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卡宴”到澳洲留學,6年花費60多萬元,但去年回國后工作卻無著落,待業至今。
從昔日人人羨慕的“海歸”到如今的“海待”,“卡宴”的經歷似乎讓人無法理解。記者發現,“卡宴”的經歷并非個例,不少80后海歸感覺求職越來越難,而這和部分海歸所學專業在國內過剩,且國內人才需求日趨理性有關。對此,專家認為,出國留學也要認真篩選專業,注重實踐,切莫認為有了“洋文憑”就能在國內吃香。
無奈
花60多萬留學6年,回國后一直待業
“在澳大利亞留學了6年,花了60多萬元人民幣,結果回來后還是成了一名待業青年。”通過網絡聊天,鄭州市民“卡宴”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今年24歲的“卡宴”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家中經商。2003年,他上完高二后留學澳洲。2010年上半年,他回到國內,待業至今。
說起當年出國的原因,他說,一是家里能出得起這個費用,二是眼瞅自己的成績無法考入國內一流大學,“我出國,其實是對當時狀況的逃避”。
隨后,“卡宴”通過一系列的國外學習生活,最終進入悉尼某大學學習生物醫學工程。“出國時就有‘拿到國外高學歷,回國好就業’的想法,直到進入大學,我心里才踏實點,覺得回國立馬就會成為搶手人才了。”
2010年上半年,不愿移民的“卡宴”回到國內。“所有親戚朋友都熱情歡迎我回國,言語中流露出極大的羨慕和期待,認為我必然‘一步登天’。”“卡宴”說。
令“卡宴”沒有想到的是,回國一年,他始終沒有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我去省內外多家企業應聘,經歷過數十次面試,卻發現自己比國內名牌大學一樣學歷的學生難找工作,招聘單位對我們的學歷存在質疑,除非是‘哈耶牛劍’等名校畢業的。”
“高職位看不上我,低職位我看不上。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外語,我感覺不到自己有什么優勢。”成為“海待”的“卡宴”直言自己現在狀態很不好,老是悶悶不樂。“留學時的花費畢竟不是小數目,什么時候我才能證明給家人和自己看,這些錢沒白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