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讀高三的學生曉慶(化名)因持續胸悶頭疼,并長期失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被家長送到醫院,輾轉5個科室,最后被診斷為抑郁癥。
昨天,一對夫婦帶著16歲兒子走進武漢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劉忠純主任的診室。母親一臉無奈地說:“我們已跑了醫院4個科室,后來內科醫生 說需要去看精神科,我們不相信,請專家幫我兒子看看。”原來,曉慶最近總是鬧頭痛、心慌,晚上也總是睡不好,常常和家人鬧脾氣;備戰高考關鍵時刻的第一輪 復習,曉慶的成績卻每況愈下。帶著孩子先去神經內科看失眠頭痛,而后又因為心慌找到心血管科,接著又去呼吸內科、消化內科。“也許孩子可能是精神問題。” 一位內科醫生提醒了曉慶媽媽。“年紀輕輕,怎么會有抑郁癥?”為了孩子能早日康復,一家人帶著孩子找到劉忠純。
劉忠純對孩子進行HAMD-17抑郁量表檢測,得出數據為18,診斷為中度抑郁癥。劉忠純為孩子開出特殊“處方”,除藥物以外,幫助孩子回憶小 時候快樂的十件事,想象一個比較喜歡的地方,引導孩子進入放松的狀態。劉忠純叮囑孩子家長,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放松的環境,家里有開心的事要及時慶祝,鼓 勵孩子多曬太陽,多做戶外運動,陽光照射能改善孩子的情緒,但要定期來復查。
劉忠純呼吁,青少年抑郁表現要盡早識別,不論是自己或身邊人求助心理醫生,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都不應該另眼相看。(記者胡方園 通訊員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