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西召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會議,廣西將實行專業預警退出機制,停招、停辦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就業率低的專業。對連續兩年就業率低于70%的專業,除個別特殊專業外,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該機制今年將啟動試點。(2月13日《中國教育報》)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一直困找的很多人,據網上調查2014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為727萬,相比2013年的699萬大學畢業生增加了28萬,大學生人才市場供給不斷增長的勢頭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同時,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日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就業,而非繼續深造。實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數量再次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地方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像廣西即將實行專業預警退出機制,停招、停辦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就業率低的專業,對連續兩年就業率低于70%的專業,除個別特殊專業外,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別者認為,廣西的這種措施可以解決就業率的問題,但是,不能真正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長期以來,社會上形成一種“唯分數論、唯專業論”的風氣,造成許多學校定位不清晰,在設置專業的時候盲目跟從,哪個專業熱門就開設哪個,造成同一專業的畢業生供大于求,最后導致大學生畢業的時候面對茫茫多的同專業畢業生和少的可憐的需求崗位,比例嚴重不協調。
如何才能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第一,高校在設置專業的時候要經過市場調研和論證,在設置專業上更科學合理,可以和一些大型企業聯合,為企業定向培養需要人才,這樣可以實現學校和企業雙贏。第二,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教育,同時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多去企業進行實習,讓學生能提前適應社會的生活,不至于步入社會后太盲目。第三,學生和家長在選專業的時候也要理性,不能看見哪個專業火就選擇哪個,所謂“熱門專業”只是相對的,今天的熱門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門。第四,國家可以提供相關優惠政策,給大學生創業創造條件,比如大學生創業貸款零利息等相關政策。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