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已于今年秋季學期啟動,將于2020年完成,將深刻影響這所百年名校的人才培養。記者注意到,在課程改革方面,清華將壓縮本科生專業必修課,提高通識課質量。校長陳吉寧表示:清華力爭“把小班課數量提高到70%”。
課程
精簡專業必修課
根據改革方案,清華將調整和優化本科核心課程體系,建立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專業核心課程方面,該校將減少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的數量和剛性,提高課程挑戰度,激發學生志趣;專業核心課程作為專業教育的基本要求,約占學分總量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 同時,清華將探索建立通識課程體系,積極推動通識教育試點項目;試點書院制博雅教育,在部分院系推廣較為完整的兩年期通識教育體系。此外,該校將提高轉系和轉專業的自由度,推動第二學位、雙學位、輔修等課程項目;支持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志趣自主選擇學習和成長路徑。
清華校長陳吉寧表示,目前的課程體系中,約70%是大班授課,30%為小班。他希望“把小班課程提高到70%,以增加師生的接觸頻率和交流深度,要堅持教授上本科生講臺,不僅上大課,還要提倡上小課。”
教師
改變評價方式
為了保障通識教育質量,清華將打造一支強大的通識教育教師隊伍,并設立教授崗位專職負責通識課程建設。同時設立實踐教師崗位,選聘具有豐富行業經驗和一定教學能力的專家從事教學工作,設立專門機構,提供專項資金,下大力氣開展教師和助教培訓,幫助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清華也將改革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實施效果評價、診斷評價、過程評價、畢業生調查、教師自評、專家評價等六維評教系統,并將助教納入評價體系。
陳吉寧強調,新一輪教改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成效。如果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不能簡單歸因為學生工作要加強,而是要在授課中設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再以作業考試等來檢驗效果。學校也將加強評估,6年一輪對本科專業進行校內評估,評估差的將停止招生。
招生
注重志趣和能力
在新一輪教改中,清華將改革本科招生選拔機制,改變過分依賴知識考試的招生錄取模式,注重考察學生的志趣和能力,建立多樣化的招生選拔機制;同時設立招生委員會審核制定招生政策、制度和程序,建立監督和協調機制;并探索推進招生隊伍職業化建設,還將繼續關注貧困學生。
清華校長陳吉寧表示,清華要破除單純知識考試的招生錄取模式,重塑招考關系,從看分數招生轉到看故事招生,“也就是不僅要招成績好的人,還要招有故事、有經歷、有體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