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怎么過?家長和學生常常有“矛盾”的想法,心理老師建議,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遵循孩子的性格特點,勞逸結合,和孩子一起分享輕松、愉悅的假期。
家長
把孩子的學習“檔期”排滿
“快放假了,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培訓類的宣傳單!”孩子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家長黃女士表示,女兒寒假“檔期”排得非常滿,家里任何事都將以女兒“檔期”為主。她表示,除了過年的時候讓女兒多玩玩,其他時間除了學習,就是讓她好好學鋼琴、舞蹈、畫畫、棋藝,她希望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孩子就讀初二的家長楊女士為孩子的成績不佳而發愁。“馬上就要升初三了,不能因為寒假而有所放松。”楊女士早早為孩子選好了補習老師,打算在寒假預習下學期的新課程。
而王女士的看法跟她們不一樣。她認為:“孩子平時學習已經很辛苦了,該利用寒假讓他好好休息一下。”王女士的孩子小貝平時比較內向,王女士想利用春節這個時機,帶孩子多走親訪友,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學生
微博上曬出“寒假愿望”
“我想好好過年,痛痛快快地玩。我不喜歡父母的安排,因為他們的安排不能讓我快樂。”四年級學生小霞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我的媽媽對我寒假是這樣安排的:考試如果沒有考好,就不能快快樂樂地過寒假,如果考好了,才可以玩。我的爸爸是這樣安排的:上午休息,下午學習。我比較喜歡爸爸的安排,媽媽的安排給我的壓力太大。”初一學生小陽說。
“寒假三個愿望:勞逸結合狂吃不胖;朋友家人久留不走;讓壓歲錢砸得更猛烈些吧!”網友Ander在微博上的“寒假愿望”引得網友紛紛跟帖。
記者了解到,許多學生對家長的安排不太滿意,不過他們并不打算瘋玩一個寒假,他們理想的度假方式大多是勞逸結合,盡量把學習和娛樂的關系處理好。
老師
遵循孩子的性格特點,增強親子交流
該如何把寒假過得更有意義一些?泉州臺商投資區惠南中學心理教師陳老師說,有些學生喜歡旅游,有些熱衷聚會,有些喜歡待在家里,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不同,建議家長遵循孩子的性格特點,讓孩子趁寒假多休息、放松,并增強親子交流。
家長在假期中既要注意引導孩子的“玩”,又要注意引導孩子的“學”。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份科學的作息時間表,體現勞、逸、玩、學的合理安排,讓孩子玩中有學、學中有玩。家長可以跟孩子聊聊各科的學習情況并讓孩子自己做個小結,還要借機了解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情況,交友情況,但不能強迫孩子“交代問題”。家長全面了解情況后,要同孩子分析哪些方面進步了,哪些地方做得不夠,使他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孩子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應當愛護孩子的興趣,并指導其選定一兩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投入精力和物力,保障過程的合理與結果的圓滿,給孩子留下美好的記憶和奮進的動力。家長也可以同孩子商量好要做的事情,比如看一些有意義的書籍,參加征文比賽,或與同學一起參加冬令營等等。有的孩子學習基礎差,也可利用假期適當補習。但是,絕不能讓孩子太緊張太勞累。
在這短暫的假期生活里,家長可以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讓孩子嘗試獨立做點事情,養成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讓孩子多運動,鍛煉身體。多鼓勵他們去參加人際交往,城市的孩子,可以帶到農村住上一段時間,喂喂牛羊、看看莊稼,如果能夠結識一兩個農村小伙伴更好;經濟條件允許的家庭,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增加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