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結課后,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王雪超收到一名學生發來的短信:“超哥,以后沒有機會聽你講課了,好遺憾。我以前上課特別喜歡玩手機,是你把我從手機里拉回到課堂上……”
這樣的短信,王雪超每學期都會收到許多:正上他課的學生贊嘆他講得真好,告訴他自己的感悟;結課了的學生遺憾不能再上他的課,表達留戀;即將畢業的學生告訴他自己的成長,以及從他那里受到的影響……
被學生親切地稱作“超哥”的王雪超,教“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僅僅6年時間。是什么令他的課堂成為學生心之向往?記者有幸走進“超哥”的課堂。
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離上課還有10分鐘,偌大的階梯教室內已座無虛席。
“十九大之后,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一起去做了一件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嗎?”跟往常一樣,王雪超的這節課以時事開篇。他講述了十九大后,7位常委去了一大會址、嘉興南湖,重溫入黨誓詞,追憶“南湖精神”,從而引出講課的主題——“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
隨后,他講述了中共一大召開時從上海到嘉興南湖驚心動魄的全過程,并談了自己在學生時代參觀一大會址時的感想。
通過解析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早期新文化運動,王雪超帶領學生們了解了近代中國人民精神上的被動,而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精神上從被動轉為了主動。
“1921年,他已是月收入大洋1700元的少將,但他卻辭官求學,再次踏上尋求救國之路。1922年,他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11月,經周恩來等介紹,他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王雪超講起了一個放棄榮華、投身革命的故事,并請學生們“猜猜他是誰”。隨著故事的推進,答案逐漸明確。“他是朱德!”學生們異口同聲。
“超哥用精彩的故事講述那個需要主心骨的年代,讓我們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積極英勇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最終成為了我國革命斗爭的主心骨。我喜歡這樣的思政課。”2018級學生胡嘉儀聽完課后意猶未盡。
價值引導比知識傳授更重要
王雪超的課堂有一個時事評論環節。每節課的前10分鐘是他的“找事”時間,家事國事天下事,大事小事身邊事,他會找各種各樣的“事”帶到課堂上去談,中美貿易戰、G20……漸漸地,這一環節成了他講課的一個“招牌”。
在王雪超看來,思政課不應該只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培養一種判斷事物的能力。而結合時事對他們進行引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今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后,王雪超專門拿出一節課的時間為學生作專題講授。針對部分學生認為中美貿易戰離自己很遠的想法,他分析了中美貿易戰與大學生之間的關聯:貿易戰會使經濟受到影響,就業機會減少,大學生就業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他同時分析了貿易戰中中國的優勢,幫大家樹立了不怕打貿易戰的信心。
“那么,在中美貿易戰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為國家出力?”課上,王雪超提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經過討論,學生們給出了答案:“我們應該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努力奮斗,讓祖國越來越強大。”
2018級學生陳露說:“超哥讓我對思政課有了全新的認識。我不僅能從他的課堂上了解時事,學習知識,還能認真思考,懂得更多道理。”
他希望跟學生一起成長
來自河北省邯鄲市農村的王雪超,在天津度過了十幾個年頭。2013年從南開大學博士畢業后,他回到本科母校天津師范大學任教。
他始終記得僅有初中文化的父親得知他成為一名大學教師時臉上樂開了花的樣子,也時刻記得博士畢業前導師對他說的話:上課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一定要把課上好,千萬不可懈怠。
他不能懈怠,也不敢懈怠。走上講臺前王雪超就一直在思考:上課到底是為了什么?知識嗎?不單純是。那是為了什么?人,為了人。知識之外,應該讓學生認識自己國家的過去和現在,認識個人的價值和意義。
他把每一節課都當作講課比賽來對待。入職后的第一個學期,他有了一套完全屬于個人的教案;第二個學期,他開始創建自己的授課素材庫,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擴充和更新。“準備一學期的課程,工作量不亞于寫一篇博士畢業論文。這些付出也讓我明白,45分鐘的一節課,背后凝結的是450分鐘的教學準備和不斷更新。”王雪超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因講課出色,6年來他先后獲得多項榮譽:天津市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全國最美思政課教師、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年度影響力人物、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標兵……
相比榮譽,王雪超更看重學生的評價。他連續6年在“生評教”中位列全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第一名,許多已畢業的學生遇到困惑還會向他求助,市場營銷專業一名學生上了他的課之后決定報考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每一次看到學生因為聽我的課而認真思考,每一次有學生課下跟我探討一些問題,我就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雪超笑著說,“我喜歡他們叫我‘超哥’,也希望能跟他們一起成長。”(陳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