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學校開展2016年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2015級化學教育1班組織一支有活力、有責任的班級團隊以"改善教育,你我共踐"為主題,開展此次暑期社會實踐。
2016年6月30日-8月22日,10名團隊成員返鄉(xiāng)在暑期開展關于關愛服務教育項目類活動,該活動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開設公益性輔導班,即收費低,僅滿足學習材料花銷。二是開展科普活動,活動地點為小學、老人院、社區(qū),活動形式為宣講及實驗演示。
愛心家教益扶貧 公益輔導助成長
在實踐開展的初期,經團隊多次協商后確定了七位志愿者為本次公益性輔導班的小老師。7月1日,志愿者小老師們正式進入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啟航輔導學校,開始了他們?yōu)槠诎雮€月的教學課程。與此同時,位于泉州市安溪長坑鄉(xiāng)的陳小玲志愿者也同當地四名大學生一起組織開辦了低學費輔導班。
由于輔導班學生大多處于愛玩調皮的年紀,課上刁難老師、課中調皮搗蛋、課后爭吵打鬧便首當其沖成為了小老師們實踐的難題,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們的老師們憑借著自己的耐心、細心與愛心都順利攻克了難關,走近學生的心坎,成為了學生們的知心朋友。值得一提的是,小老師們用心負責,能夠不斷與在校教師溝通交流,學會采用新型教學方式,旨在指導學生自學、會學、樂學,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模式。
巧用生活小妙招 科普化學大奧秘
8月2日到8月22日之間,化學人志愿者們巧妙地利用了化學知識和生活中的常識,在在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清源鎮(zhèn)老人院、福州市馬尾區(qū)亭江鎮(zhèn)舊街居民社區(qū),以及馬尾區(qū)清華輔導班等地開展以"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為主題的科普實踐活動。
在活動中,志愿者們介紹了化學對于生活中常見的化妝品、洗衣液、火焰燃燒等領域的多樣應用。還展示了"塑料瓶吹氣球""香蕉蠟燭"等有趣的化學小實驗,引得孩子們驚嘆連連,爭相詢問其中的原理、老人們也都樂意觀看實驗操作、聆聽化學實驗原理講解。不僅如此,在社區(qū)中,化學人們還教那里的居民如何輕松使銀手鏈恢復光亮,除去電熱水壺中的水垢。
通過化學小課堂知識宣講、化學實驗演示、社區(qū)科普教學操作等環(huán)節(jié),讓大家對化學產生新的認識,激發(fā)小朋友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對科學實驗的求知欲,也讓社區(qū)居民及老年人們學會利用化學小知識來巧妙地解決生活中常見的難題,收獲頗豐。相信,這樣的實踐活動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而化學人志愿者們的腳步也絕不會在這里停止。在今后的實踐中,化學人們一定會更加努力的讓更多人感受到志愿者活動帶來的幫助。(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供稿)(通訊員 陳貞芳 張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