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高考中,陳奕君以653分的成績被浙江工業大學健行學院實驗班錄取。
這張錄取通知書,整整遲了三年。
2014年暑假,陳奕君即將從杭州富陽中學高一升入高二。
開學后,教室在6樓,原本應該壯得像小牛犢的男孩卻走得異常辛苦。其實更早時候已經有癥狀,“那個暑假,我一次球都沒去打,覺得很累,有時候背上會痛。”
9月初,一次感冒,陳奕君一直高燒不退。那場高燒把陳奕君帶進了一個天昏地暗的世界。
腫瘤就像巨浪一樣,把陳奕君,把這個普通的家庭拍上了礁石,猝不及防。或許,這是命運安排的一場磨煉。雖然,磨煉仍在繼續,但小伙子還是堅強挺過了最糟糕的時刻。
高二開學時被確診腫瘤
這是他生命中最灰暗的時刻
那年夏天,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后,確診為腫瘤的那一刻,媽媽說天塌了。
一開始沒有人和陳奕君說病情,可是他自己知道應該不好,連著20多天不退的高燒,任誰都忍不住多想,“他們不說,我也知道我的病很嚴重,當時護士都不讓離開床。”
從杭州轉院到上海后,陳奕君進行了一次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手術。第一次手術很成功,當大家以為一切都在好起來的時候,腫瘤復發了。
當時陳奕君的心情可以用“絕望”來形容,他原本以為,就算要復發,怎么著也會過幾年。“爸爸媽媽鼓勵我會好的,其實我不是很相信。”這是他生命里最灰暗的時光。
不能放棄,是爸爸媽媽的想法。多方打聽之后,他們了解到香港有一種很貴的特效藥可以控制病情,于是輾轉購買。
一個月打一針,加上路費等,平均一支藥要6500元。后來從病友那里了解到,臺灣有同樣效果的藥,能便宜3000元,經濟方面的負擔才稍稍減輕了一些。
之后,陳奕君的病情總算穩定了下來,開始了漫長的康復。
漫漫求醫路
再難的日子也要“撐”下去
記者在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看到陳奕君的時候,他正站著“拉筋”,陽光帥氣,笑起來溫暖,只是很瘦,媽媽在身后陪伴著他。
兩次手術之后的陳奕君,很長一段時間只能躺在床上,爸爸媽媽經常要幫他翻身、按摩。為了讓他的腳能夠感受著地,無法站立的陳奕君只能被綁在床板上,旋轉床板“站立”。
大概到了2015年4月,陳奕君才第一次能坐起來,“那時候能離開輪椅的靠背,整個上半身的重量,仿佛就壓在腰上,特別重。”
“是不是那年七八月,你才能一個人把我扶起來?”他轉身問媽媽。
兩年里多少個日日夜夜,是爸爸媽媽在一旁的陪伴和精心照顧。
在康復中心,媽媽指著陪床的一張椅子說,“這張椅子我整整睡了兩年。”
盡管滿臉疲憊,媽媽卻一直努力笑著,她說兒子很堅強很勇敢,給了自己勇氣,讓自己能夠堅持下來。
媽媽還說:“一定要幫我謝謝那些關心、幫助過我們的人。”五年一路走來,太多的人給了他們力量:好幾次去上海醫院,要趕在限行之前到達,親戚二話不說半夜載著他們出發;巨額的醫療費掏空了家底,四面八方伸來援手;同學、好哥們在陳奕君休學的那段時間里,紛紛去上海、杭州、家里看他,怕他無聊帶去各種小說;老師們耐心地給他補拉下的課程;學校盡可能提供便利,方便家長照顧……
兩年后重返校園
比別人多花120分的努力
2016年,經過一年多的康復后,陳奕君好了很多。
媽媽覺得不能這樣呆在家里,鼓勵兒子繼續上學。陳奕君也想回學校。
那一年9月,陳奕君再次成為一名高一新生。重回校園的第一天,班主任余冠遠老師給同學們講了陳奕君的故事,熱烈的掌聲讓他踏實。
不過他的身體還不是很適應,只能半天上學半天在家休息,后來慢慢能夠正常上學,偶爾會去醫院復查。
早晚自習陳奕君一直都是缺席的,高中三年,康復一直在繼續。現在,陳奕君基本上能夠照顧自己,大多數時候坐在輪椅上,能夠拄著拐杖行走,只是會有些重心不大穩,“畢竟躺了這么久,肌肉有些萎縮。”
在家里時,陳奕君一邊康復一邊做題;晚上爸爸媽媽給他做按摩時,他就躺著背歷史;在學校上課時,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因為他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沒有太多的課后時間能夠自由安排。“提高課堂效率,我要比別人多花120分的努力。”
媽媽手機里存的一些照片讓她自豪,是陳奕君在給同學們分享物理學習心得,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認真而專注地傾聽,圍繞著這個學霸小哥哥合影。
滿屏的笑顏,讓媽媽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高考成績653分
希望媽媽能住在學校陪讀
陳奕君還記得三年前出高考成績那天,下著暴雨,他給一些好朋友們打電話詢問高考成績。一個好哥們“表面上風輕云淡、內心爽得很”地告訴自己考了700分。
今年,好朋友們同樣關注著陳奕君的高考成績,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653分。爸爸媽媽略微有些遺憾,媽媽說,“他之前很想去同濟大學學土木工程,但是現在沒辦法,那個需要跑出去,吃不消的。”
對于這個結果,陳奕君很坦然,他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況。
這個暑假,一個多月時間里,媽媽陪著兒子在康復中心學一些照顧自己的技能,比如使用輪椅的技巧。
陳奕君的情況很特殊,目前康復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每天早上要戴上足托,晚上爸爸下班后要繼續給他做按摩。
媽媽說,因為上大學之后仍舊需要“陪讀”,怕家人精疲力盡,陳奕君一度想過放棄,“他什么都明白,越懂事才越讓人心疼。有困難就想辦法解決,最難的時候都已經熬過來了。”
看著媽媽早生的華發,他悄悄告訴記者,“媽媽身體也不太好,去年一度瘦到了80斤。如果在校外租房子,要接送我不太方便,而且又增加了一筆費用。”他知道,為了給自己治病,爸爸媽媽已經花了太多的錢和精力。
這個懂事的男孩有個小小的心愿,學校要是宿舍不那么緊張,能夠讓媽媽住在學校陪伴自己。(本報記者 黃偉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