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33歲的尚舉放棄年薪30余萬元的工作,帶著全部積蓄回到家鄉――安徽懷遠,完成多年前的夙愿,做當地留守兒童教育的守護者。
尚舉和學生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在常人看來,這一選擇有些難以理解。但致力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讓農村的孩子接受高質量教育,卻是尚舉多年來的夙愿。2016年,他實質性的開始操心投入學校建設,改制當地一所學校,在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殷尚村創辦了懷遠縣龍祥學校,這是一所有500余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
學生們課間活動。(受訪者供圖)
“有一種力量在牽引著我回去”
2012年,尚舉從合肥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經過幾年的打拼,在杭州有一份年薪30余萬元的工作,在2017年12月徹底離職,帶著全部積蓄回到安徽懷遠。
尚舉的父親在農村從事了30余年教育,哥哥也是一名教師。參加工作后,盡管學業有成,工作順利,但是尚舉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稻田栽種忙,學校朗朗聲”的情景在很多地方早已不復存在,留守兒童教育在很多方面難以讓人滿意。
“這是一種力量,在召喚著我回去。”回到家鄉后,尚舉把學校更名為“懷遠縣龍祥學校”,取自于“龍鳳呈祥”,寓意學校的孩子將來都有精彩的未來。傳承于中山大學的博學、審問的校訓,合肥工業大學踏實、務實的校風,尚舉將“博學、審問、求真、務實”八字確定為學校校訓。
為了探索出一條既可以解決留守兒童讀書,學習,社會化人格全面發展,又能持續性經營的留守兒童辦學模式,尚舉將學校發展目標定位于“農村留守兒童雙向驅動的兜底教育”。除了橫向地向城市優秀學校看齊,還著重縱向對比孩子學習前后的進步,諸如學習成績、知識體系、社會認知、文明禮貌、語言規范等方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