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兒子思成即將到外地上大學,臨行前,南寧市民賴先生和兒子談了話。在交心的過程中,他和兒子做了一些約定,賴先生希望兒子能夠充分利用大學4年的時間,學會做人和做事,成為一個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的人。而今,兒子的第一個大學學期即將結束,賴先生便動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希望兒子能一直記著在開學時跟他做的“五個約定”,繼續(xù)勇敢前行。
賴先生把兒子的背影拍了下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于9月時與兒子的那場分別,賴先生一輩子都忘不了。兒子念大學的城市是大連,抵達當晚,一行人住在賓館。想到兒子即將要獨自一人留在這座城市,賴先生內(nèi)心非常地不舍,于是便悄悄地趁著兒子熟睡之際,拍下了兒子的睡顏。第二天一大早,他和妻子一起送兒子去學校,到了校門口,兒子一個人拉著行李往前走,他內(nèi)心的不舍情緒又如潮水般涌上來,于是他趕忙拿出手機,拍下了兒子的背影。
參加完兒子的開學典禮,賴先生和妻子便返回了南寧。每當思念兒子,他都會拿出自己拍的那幾張照片來看看,“心里很掛念他,但也明白他總是要離家出去闖蕩的,該適時地放手了。”賴先生說,兒子思成時常把他和妻子放在心上,只要有空閑,都會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和他們進行交流。
回憶過往,賴先生說,自己像很多父親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很大的心力。在兒子小時候,賴先生便決定不管多忙,都要盡量親自送兒子去學校,“幾乎從他讀書開始,都是我送他去上學,也幾乎沒有缺席過他的任何重要時刻。”賴先生說。上幼兒園時,他騎著自行車送思成去念書,小學時則換成了摩托車;上了初中,由于學校離家不遠,賴先生不必再送,但仍舊每天都目送兒子離家。到了高中,兒子開始住校,賴先生則負責每周開車接送兒子上下學。這一路走來,賴先生家的交通工具換了又換,但對于兒子的關心和關懷,卻如時間,在點滴積累中,不斷地增加。
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兒子將所有志愿都填了同一個相同的專業(yè)——電子信息工程,盡管賴先生不太贊同兒子的做法,但也支持他的選擇,“我想讓他做自己喜歡的,為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努力奮斗。”賴先生說,自己最擔心兒子上大學之后,無法自我嚴格要求,以至于最后迷失了自己,“大學是很自由的地方,我希望他能利用自由的空間,去學習去進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也因此,他希望兒子不要忘記他們之間的“五個約定”,而今寒假即將到來,賴先生也將見到三個多月未見的孩子,賴先生已經(jīng)開始期待和兒子相處的親子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