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件發生之前,陳嵐常常因為公益人的身份,很容易招致網絡霸凌,總被道德綁架。
陳嵐微博截圖
通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做公益有沒有瑕疵,有沒有貪污,有沒有賬目不清”,“你做公益為啥用這么好的手機,你為啥還買名牌衣服……”但是把審計報告甩給質疑人,他們會說:不行,這不算。如果你不再回答,就變成了心虛。如此往返幾千次幾萬次……
她的很多公益人朋友就因此默默隱退。“承受不起心理轟炸和折磨。”陳嵐也煩悶于此,所以她現在不接手任何公益機構的具體管理,也不經手財務。
“我就是一個召集者和捐贈人,不過,這次大家這么支持我,也是心理能量的來源。”陳嵐說,她還能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