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周多,象征團圓的春節將來到,19歲的學生小古也會回到湖南老家與爸爸媽媽團圓,趁著這幾天為父母采購新年禮物。
“早些回家,為爸爸帶一只鹵鵝吧。”這是前日,爸爸在電話里叮囑小古的。小古明白,在其他人眼里,鹵鵝是一種特產,但對于爸爸來說,這更是一份鄉情。
18歲的“尋根之旅”
19歲的小古是西南大學新聞專業大二學生。來重慶上學的孩子,大多基于對重慶的了解和喜歡,而她選擇重慶,則是更想讓爸爸的“鄉情”離得更近。
小古出生在湖南,打從她出生以來,爸爸媽媽一直在縣城經營旅館,生意不錯,而她學習成績也優異。因為忙碌,爸爸只回過重慶兩次。重慶之于小古,更是陌生,因為她從來都沒有來過。爸爸常說,重慶是個好地方,她只能“呵呵”。
高三那年,平時不愛嘮叨的爸爸突然一本正經地告訴她,“高考完了就帶你認祖歸宗。”小古回憶,當時把我嚇了一跳,甚至有些抵觸。在媽媽的耐心開導下,她有點理解爸爸這些年的思鄉情,才答應來一趟重慶。
高考完,她就隨爸爸到重慶榮昌呆了一周,這是她第一次隨爸爸來重慶。記得好多親戚桌上都是鹵鵝,親人們給她夾很多的肉。雖然在湖南很喜歡吃辣的,但到了老家,家家戶戶的菜都好辣,吃得她讓爸爸幫忙買清火藥。
“給我的感覺是,爸爸很激動,我只有尷尬。”她說,因為去農村,老式的茅坑上廁所一點不方便,親戚們說話語速快,好些都不能聽懂,在這一周內,爸爸忙著拜訪親戚,她只能玩手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