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開家長會,都是一對一地開,一門課的老師和家長約談15分鐘,一天時間,大約可以談7、8個老師。每次去開家長會前,我會寫個小紙條兒給自己放手心兒,寫上這門課我要和老師談的內容中自己不會的單詞。當然,我最主要的溝通方式是語言+表情+動作+語調。當老外不明白我說的話,他們會猜的,猜不著,他們會說一堆內容,讓我選擇。
我和老外溝通,從來不畏難:我一個中國人和你說話,你不會說漢語就已經是你的短處了。如果我和你說英語你還不能想辦法使你自己明白我的意思,那說明你的英語不夠好。反正我是這么想的。
和其他家長溝通得很少,在加拿大,家長們不會像中國一樣天天在校門口兒遇到后狂聊。常常是,家長早上送孩子到樓門口,孩子下車后,家長開車就走了。只有全體家長開會時會見面,或者一起當志愿者的家長也會聊得多些,都是他們遷就我,想辦法明白我,我就說我的破爛英語,不需要花什么力氣。
2013年春節,吉祥和吉祥媽媽在加拿大學校面試后,與校長及招生主任合影
陪讀,我收獲很多
陪讀過程中,除了讓女兒有家的感覺,我自己其實收獲也很多。
1. 與女兒相依為命,讓我和她的感情更親近
這是最主要的一點。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在所有我見到的周圍差不多大的孩子中,我和吉祥相處是最合諧的,她基本沒有過什么逆反的表現。所有事情,我們倆都可以有商有量地確認和落實。從她的學習到她的感情,她都會和我聊。我去年12月5號從美國回到北京,她一個人留在美國讀書。在她一個人這段時間,每天她放了學就會和我視頻,每天一次。小留學生們很忙,都沒什么精力應酬家長,所以多數孩子都是一周和家長聯系一回,吉祥是極個別的能每天和家長視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