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伊始,南京各個學校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和熱心家長紛紛建起家長QQ群、微信群。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都可以通過家長群很順利地實現(xiàn)。然而,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吐槽,從身到心都被這個QQ群無形“綁架”了。
事實上,新媒體社交平臺的出現(xiàn)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但當溝通變得親密無間時,不少老師也深為家長群所“累”,每天忙著回復家長各種問候、詢問,深怕遺漏了重要信息,導致家長誤解,不少人直呼“24小時待命的人民教師,傷不起”。
初為學生家長,家長群已經把我嚇著了
“初為學生家長,家長群已經把我嚇著了!”9月10日一大早,一年級新生家長B女士在QQ群發(fā)牢騷,沒想到很快得到朋友們的回應,一場關于家長群的吐槽很快刷滿了QQ窗口。(A女士:幼兒園小班學生家長;B女士、C女士:一年級新生家長;D女士:二年級學生家長)
A:今兒教師節(jié),家長群那個熱鬧啊,花店比情人節(jié)時候還火,一看家長群分享的圖片,那壯觀!
B:早上6點多就開始有家長祝老師節(jié)日快樂。最受不了的就是有老師在的家長群,各種諂媚。
A:我們昨晚11點多就開始了。
C:不過,我們已經畢業(yè)的幼兒園大班家長祝老師節(jié)日快樂,反而沒什么反感。這是因為什么?
B:因為不功利,比較真誠。
A:我沒覺得祝福讓人反感,反感的是老師隨便有點風吹草動,就有家長立馬獻媚。
D: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教師節(jié)不刷你什么時候刷,每年刷一次,沒啥大不了的。
C:咋樣叫獻媚,舉個例子。
A:今天老師發(fā)了一個做早操的視頻,正常人難道不是找自己的娃嗎?結果有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老師跳得好萌呀,然后一大堆人跟著說老師好萌。
B:那你們會不會一邊反感,還一邊獻媚?
A:我不獻媚,我也相信老師發(fā)視頻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大家看她。
C:我今天沒發(fā)祝福。太多祝福了,缺我一個無所謂,就懶得發(fā)了,反正老師不在意。比如夸老師辛苦的話,我至今就說過一次,是因為老師特意私信 我,說娃的一件事,反正的確不愛湊這個熱鬧。我倒是很反感群里好多家長好弱智,什么都要來問,每次翻就看很多無聊問題,也夠累的,還老是找不到有用信息。
A:無用“馬屁信息”太多,淹沒了有用信息。
C:嗯,但我對這個“馬屁”的定義存疑。滿屏都是“老師辛苦了”,大家被重復信息轟炸之后會覺得排斥,但每個發(fā)的人,不代表就是為了拍馬屁,可能也就是覺得有必要,然后也不費事,發(fā)一下。
C:我是覺得群里討論話題有些無聊,一開學是找同桌,還有就是嘰歪家長瞎嚷嚷。老師說了下午2點40接小孩,一個家長每天都問,今天是不是2點40,最后實在沒辦法,老師說,以后不另行通知都是2點40。
B:老師也抓狂吧。
C:言簡意賅,直指重點,多好。誰有工夫一天到晚刷屏找里面的有用信息,一會不看就幾百條,還不能像別的群一樣屏蔽。我看得都累,老師基本不回 復。但我發(fā)現(xiàn)老師是認真看的,我問過一些問題都很實際,老師會專門私信回答我,怕被群消息淹沒。但我說的這個也沒法破,群不就是交流的嗎?
B:老師的確累。我們那個“家校通”,有的家里加了兩個號碼,有的只加了一個,結果就是有的爸爸能收到,媽媽收不到,或者媽媽能收到,爸爸收不 到,這幾天陸陸續(xù)續(xù)有家長在群里要求老師把兩個號碼都加上,都好多天了。我看了都累得慌,就私信班主任麻煩他加上,班主任倒是挺淡定,說“為了孩子,辛苦 也值得!”
D:我倒覺得很正常,既然是聚合的群,就像生活中的交際一樣,比如你和同事,也都是通過某種特定的聯(lián)系才認識的,但你們平時聊天不可能都是工作 吧。我們家長群整體氛圍還是很不錯的,基本家長問的問題都有人回應。比如這個瑞瑞的媽媽,就特別讓人頭大,她就是你們說的那種弱智家長,經常問孩子作業(yè)是 啥,幾點下課,開學一周多了還不知道課程表。但是,她每次問,都有人回答她。現(xiàn)在我們群里基本沒啥廢話,你們小孩剛入學,大部分家長都摸不清狀況,群里信 息多也是正常的,我們沒事沒人說話。我個人經驗就是最受不了動不動買輔導書還要拉上全班人的家長,還號召大家聯(lián)名要老師課上講解,真心是不怕娃累。
“家長群”的群居規(guī)則
家長群中,有些家長是老師的絕對“擁護者”,也有些試圖以“曬”的形式博取關注,但大部分家長都在打醬油和潛水,面對群居時代,他們還沒做好準備。
“群居時代”的“直升機式家長”
上述對話基本呈現(xiàn)了家長們對于家長群的各種復雜心態(tài)。
在現(xiàn)代快報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幾乎所有的班級都建立了家長群。
大約有9成家長加入班級的家長群,大部分人認為建立家長群很有必要,但仍然有三成受訪者認為這種做法很雞肋,但是不看又怕錯過有效信息。家長群的種種,似乎讓大家又愛又煩。
“剛入家長群的時候,確實有種終于找到組織的感覺,但漸漸地,家長群里那些龐雜的信息,對我來說確實有些招架不住。”南京一所名校二年級學生家 長張女士說,從一開學討論買什么樣的書包,到買什么樣的文件袋,然后是買鉛筆盒好還是買筆袋好,鉛筆要不要用筆套,不用筆套筆袋會不會弄臟,各式各樣的問 題,諸多爸爸媽媽們各抒己見,熱鬧非凡。
開學后,學校家委開始召集各種義工。
交通義工,保證孩子校門口的出入安全;故事媽媽,讓家長走進課堂和孩子分享繪本故事,這些都非常有愛。可是慢慢地又有了午餐義工,讓家長中午進學校幫孩子打湯盛飯;值日義工,在孩子放學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讓家長去幫忙指導……
如果沒被表揚,就像被批評了一樣
一年級新生家長劉女士表示,老師每天在QQ群里“點名表揚”,這讓她壓力山大。
“剛開學這幾天主要是寫數(shù)字、寫字母,每天老師會在QQ群里點名表揚,哪個能吃得消啊,絕對要心態(tài)好,而且小朋友沒被表揚也很傷心。”老師要求孩子們練習寫名字,“有家長拍了放群里,我看也就那樣啊,還沒我家孩子寫得好呢,為啥我家的沒被表揚呢?”盡管一些家長私下不服氣,但老師在群里放了幾個 書寫得了“優(yōu)+”的作業(yè)后,下面依舊是一長溜的跟帖,“寫得真好”“真棒”“學習了!謝謝老師!”……劉女士覺得,兒子的字在同齡人中算很好的了,作品都被培訓班老師拿走“做廣告”去了,如果以后到了習字的階段還不能被老師表揚,那她就要“多想”了,是不是因為沒跟老師“溝通”。
五年級家長張先生在家長群里還是頗受歡迎的,畢竟群里的“爸爸”不多。隨著孩子上學時間漸長,張先生在群里的地位也日漸下滑,“因為兒子成績不好啊。”張先生苦笑著說:“家長在群里地位的高低,就是由孩子的成績決定的。”張先生說,有一次,一位“學霸”的媽媽大發(fā)慈悲“透露”了一下孩子使用的某種復習資料,很多媽媽都像崇拜皇太后一樣地崇拜她,紛紛集體去買。甚至有一次,這位家長談起自己孩子吃某個牌子的保健品,大家也蜂擁著去買。
初二學生家長陳女士最煩心的還不是成績,而是群里的各種活動信息。“學校經常組織一些活動,老師總會在群里問:哪個家長能幫忙買道具?哪個家長能幫忙租衣服?誰能幫忙買教輔材料?每次都會有家長積極承擔任務,有的家長甚至連費用都自己出了。”但因為自家條件有限,撫養(yǎng)女兒的壓力很大,每次看到老 師發(fā)這樣的信息,陳女士心里總是很忐忑。
被“轟炸”得受不了,只好沉默或吐槽
有家長總結出群里家長的幾種類型。
有些家長是老師的絕對“擁護者”,老師一發(fā)話,馬上回應:“您辛苦了,保重身體”;老師一公布“有事需要幫忙”,立刻搶著領,沒搶到的急得不得了。群里還有家長直呼老師“老大”或者“大人”。一些家長私下交流,“這看得讓人直起雞皮疙瘩”。
有些家長喜歡通過“曬”的方式博取老師關注。一位班主任老師說,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她的班級家長群里流行把孩子完成的作業(yè)發(fā)到群里,家長爭分奪 秒讓孩子快寫作業(yè)然后發(fā)到群里爭第一。起初還好,其他家長表示羨慕,還討教高效完成作業(yè)的方法,“第一名”家長開心地介紹經驗。后來班級一位小女孩的家長 私聊老師,說女兒哭著要搬到學校附近去住,一問原因:家住得遠,回家再寫作業(yè),有的同學已經寫完了,同學說,家長群里從來看不到她第一個完成過作業(yè)。
在這兩種表現(xiàn)之外,還有兩種表現(xiàn):“打醬油型”,你說好我跟一句,你說不好我也踩一下;“潛水者和吐槽者”,被轟炸得受不了,只好沉默或無奈吐槽。
老師說話也很謹慎,擔心家長多慮
不要以為老師在群里“發(fā)號施令”,其實他們在群里說話也很謹慎,擔心家長多慮。
事實上,“一對多”的情況下,若有家長發(fā)起話題并希望老師回應,老師往往會更辛苦。“總不能不作聲啊,或者就跟家長私聊。”南京一雙語幼兒園楊老師表示,在班級微信群里,她從不公開表揚、批評某一個孩子。涉及任何一個孩子的問題,都會單獨與家長溝通,工作量極大。
“群的力量有正面也有負面,如果之前不溝通,就把一個新通知放進去,可能家長心里有不滿。只要有一個家長說出來,其他家長可能都會跟風,比較麻煩。所以要先分別溝通后再說,這樣大家都會說支持。即便有些家長心里沒那么樂意,一看別人都同意,也就會支持。”楊老師說。
24小時待命的人民教師,傷不起啊
南京仙林某小學一年級新晉班主任張老師說,“我現(xiàn)在幾乎手機不離手,要經常看看家長說了什么,還要解答問題,真是太累了。”有一次,她調去辦公 室協(xié)助校長辦公,忙了一天幾乎沒上網,最后看到QQ群上的聊天記錄有300多條。“家長如果工作很忙,可以不看手機,但是我卻不可以。”
張老師說,她更喜歡家長有問題打電話,她說QQ群一是方便讓家長知曉孩子的作業(yè)情況和學校情況,給家長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家校互動更加暢順,但還是建議家長一對一地說問題,這樣方便自己也不會給別人造成困擾。
在小學班主任杭老師看來,直接交流是她更喜歡的方式。雖然家長們有自發(fā)建的群,但她始終沒有加入。“群對于家長之間的溝通比較方便,老師在里面的話,家長們也會有所顧慮的吧!”
“群居時代”的規(guī)則,你讀懂了嗎?
事實上,如今“群”的使用已愈發(fā)受到重視,有學校甚至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使用班級微信群的若干規(guī)定》,避免在家校溝通間造成負面影響。規(guī)定要求,班主任發(fā)布通知時,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修改,以免出現(xiàn)表述不清的現(xiàn)象。
還規(guī)定了一系列禁止事項,比如“不得在微信群里交代家長辦理班級有關事宜,若確實需要應通過電話或個人微信聯(lián)系(否則留下話柄會給班級管理帶來麻煩)”,“不得發(fā)布有損學校形象、教師形象的言論或發(fā)泄負面情緒的信息”“不得上傳帶有商業(yè)性質的廣告信息”等。
規(guī)定還強調,“在群里、圈里上傳學生學習、活動照片時應慎重選擇,不得每次只上傳優(yōu)等生或坐、站在前排的個別學生照片(如若經常出現(xiàn)此類情況, 則會引發(fā)個別家長認為老師偏心不公平,從而產生不滿情緒)”;“如若有學生出現(xiàn)違規(guī)違紀現(xiàn)象,班主任、生活老師不得通過班級微信群發(fā)表批評或教育言論(以 免給犯錯學生和家長帶來壓力)”。
細心的家長也發(fā)現(xiàn)了群居生活的潛規(guī)則,如曬娃、聯(lián)誼、與教師互動要恰到好處。比如,群里不公然質疑老師,曬娃不要扯上別人家的,家長私交圈不能影響孩子交往等等。
“馬上就是中秋、國慶了,有些家長響準備組織小群體活動。”丁女士表示,她對這樣的活動還是持謹慎態(tài)度,她不想因為家長間的不同意見而影響了孩子之間的交往。
學校管理者:
家長群的種種現(xiàn)象
不要過度解讀
“群”居時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對于家長群的種種現(xiàn)象,南京市中山路小學校長助理李萬青認為,這不成為問題,這只是種種社會現(xiàn)象在家長群這一平臺上的表現(xiàn),不要過度解讀。
“科技是一面雙刃劍,它有優(yōu)勢的地方,肯定也有它負面的影響,看你怎么使用它而已,我們沒有一個現(xiàn)成的規(guī)范,可能有的人已經準備好了,有的人還 沒有準備好。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是很多人沒有準備好。也許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可能大家對這個事物有了一個更成熟的認識和理解以及更成熟的使用方法,那這 就不成為問題了。對老師來說,這也是全新的,我們老師會不斷去發(fā)現(xiàn)它有哪些可使用的地方。”李萬青說。
至于老師“曬成績”的做法,李萬青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教育和交流方式。“QQ群也是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比如一篇作文寫得好,把它展示出來, 其實是促進孩子表達的自信,對于更多的孩子他也學到了別的孩子的寫作方法,是一種學習,這種平臺的交流價值也就展現(xiàn)出來了。平臺的多向交流的價值就在這 里,同伴可以幫你去解決。”
社會心理專家:
信息多元化時代
應學會獨立思考
既然家長群已成潮流,家校溝通時,如何讓雙方都輕松、正確地使用“群”功能?除了“群”之外,還有沒有更走心的溝通方式?
社會心理專家認為,很多老師希望和家長全面溝通,但彼此顧忌太多,很難實現(xiàn)。專家建議,不要將QQ群視為萬能的,任何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都希 望群里有人大[微博]力相助,這是不現(xiàn)實的。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同時,也應該尊重對方的隱私,不該打聽不該說的,自己要心中有數(shù)。
此外,網絡群居容易受到信息干擾,如有人發(fā)布對某個同學、老師或事情的評價,容易發(fā)散為一部分人討論的話題。由于沒有客觀依據(jù),往往形成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多元信息,更需要群居的家長們獨立思考和判斷。
大約有九成家長加入班級的家長群,大部分人認為建立家長群很有必要,但仍然有三成受訪者認為這種做法很雞肋。作者:陳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