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古靈精怪,有著各種奇思妙想的90后、甚至于00后們,哪些新的特點正在成為受學生歡迎的大殺器?對此,學生們和老師們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教育君來給你一一列出,仔細分析,也許你能看出點門道來。
◎ 學生們怎么說:
先來看看學生們怎么說,什么樣的老師他們最喜歡?
專業過硬+樂于分享
第一必備是過硬的專業教學技能,如果能夠放下老師身份,和學生一起愉快地玩自黑,自然是再好不過。
尤其在90后、95后的學生們看來,這一技能是最必須的。具備這一技能,老師需要做到什么?一方面,不固化在課本內容之上,除了課內知識之外,還能夠進行適當的延伸,講講一些有趣的事情。實際上無論哪個年齡段,學生渴求知識的心都是一樣的。與此同時,如果能夠表現得更為知識淵博,甚至博覽群書,讓學生能更多受益,那必然是很受歡迎的老師。
“講課講得好的老師一般都特別自信,有一套自己的上課方法,課件也都自己做,不去抄襲其他老師的勞動成果”,1997年出生的李同學如是描述自己心目中認為的“好老師”。
另一方面,如果具備豐富的閱歷也會讓你的專業教學技能加分。“能多跟我們分享老師自己的事情,這很重要”,正在讀高三的陳同學表示,希望在課堂上聽到更多外面世界的故事。
在學生們看來,豐富的閱歷,不一定要是年長,而更多是希望老師能夠樂于和學生分享自己的點滴,不機械地把學生們單純作為“教學對象”來對待。對于他們而言,老師是通往世界的重要窗戶之一。
勇于自黑
換句話說,就是要放下老師的架子。畢業于廣大附中的肖同學便表示,“最討厭的就是老師擺著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懂得放下老師身份的架子”。在今年剛畢業于復旦大學[微博]的莎莎同學看來,老師能夠放得開和學生開玩笑便已經成功了一半。
在學生們看來,勇于自黑的另一面是真實。95后吳同學告訴記者,他的科任老師曾在學校拔河比賽的時候許諾過他們班上的同學,如果贏了比賽請全班同學吃棒棒糖。但最后比賽贏了老師卻失約了。“老師說要還房貸,沒錢請吃棒棒糖”,吳同學說,在他看來雖然老師失約了,但是因為“很真實”,最后仍然受到全班同學的原諒和喜歡。
不以成績論英雄
“有些老師只喜歡跟成績好的同學溝通交流”,95后劉同學表示,如果老師能夠做到不以學生成績好壞來定義全部就已經足夠了,但是老師“上課只提問成績好的,課后只跟成績好的講話”等行為讓她感覺成績不突出的自己被“拉入黑名單”,不受重視。
80后白領黃先生也有同樣的感慨,其表示曾遇到過不少讓他感念至今的好老師,“老師只要真心為學生好,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做事,學生都是可以感受到的”。
顏值、幽默、玩轉微信,都是加分項
一是高顏值。不僅是外貌,學生更多會留意老師的衣著、行為舉止,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個人氣質。
二是幽默。開得了玩笑,調動得起來課堂氣氛,在學生看來,這樣的老師“很好玩”,也顯得更為平易近人。
三是能和學生一起玩轉社交軟件。微信、QQ、微博,至少老師應該學會用其中一款社交軟件和學生溝通。身在家中,但是又想向老師請教問題,這時候社交軟件是再好不過的了。而朋友圈、Q Q空間的狀態、心情,則能夠滿足學生對老師的好奇心,增進彼此了解。
◎ 老師們怎么說:
再來看看老師們是怎么說的,在老師們看來,怎么做才能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理解、尊重和耐心
身處一線的老師們同樣深知專業技能過硬的重要性。但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是必須修煉的?
省內某重點中學擔任語文科任老師的王老師認為,十幾歲年紀的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小孩與大人的過渡期,期盼別人的認可。然而稚氣未脫,涉世未深,深怕很多想法會讓人覺得幼稚,會被笑。這時候老師應該更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和尊重他們,并引導他們。
“有時候即使你不給任何意見,靜靜傾聽對學生來說影響也是很大的”,華南理工大學[微博]教授、博士生導師黃翰表示,老師無意中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耐心傾聽是一個好老師應該做到的。
多看點動漫和綜藝節目
想跟學生有更多共同話題,那就多看點動漫和綜藝節目吧。黃翰向記者表示,除了學習方面,自己和學生的共同話題很少,“他們討論《好聲音》學員和歌手的時候,我一個都不知道”,學生討論動漫和最新流行電視劇,他也不知道。甚至于,私下聚會玩游戲,很多新類型的游戲黃翰也表示沒有接觸過,“玩不過學生”。他感慨,是時候看點動漫和綜藝節目了,不然和學生的共同話題將越來越少。
1989年出生的高中英語老師廖老師也感慨跟不上學生步伐,“應該多看點動漫,我小時候看過的他們都不知道,他們現在看的我也都不懂”。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師告訴記者,其曾和學生一起玩cosplay,也即是游戲角色扮演,希望借此了解更多學生的世界。
親近之余還要保持嚴肅
和學生們玩得太好,也可能帶來某些負面影響。在廣州某職校任職的張老師就曾收到過學生寄來的“到付快遞”———學生在外實習,上交論文的時候只能以快遞形式寄回給老師。“當時就覺得很崩潰,要是每個學生都到付你是什么心情”,張老師表示,和學生要適當保持距離,不能將生活和工作過分混淆。
堅持鍛煉不發福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員教師趙海軍便表示,體育老師身材發福便是最大的失職,為人師者最重要是做好榜樣,“發福是絕對不允許的,很容易傳達給學生不健康的生活態度”,趙海軍說。
當然,這一條可不是只針對體育老師哦,對所有希望對學生們保持魅力的老師們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