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孫琦
分數:理科591分
畢業學校:廈門二中
報考院校:福州大學
預計學費:8000元
“沒有了父親,只會讓我更加堅強,我要當媽媽最堅強的肩膀。”
姓名:孫琦
18歲了,每次回到家里,他沒有自己獨立的一張床,要跟媽媽擠一起。在廈門,他的家就是媽媽在的地方,即便這房子只有一個房間,即便這房子不是他們家的,但在他看來是他最溫暖的港灣。
他叫孫琦,廈門二中一名畢業生。他和媽媽住在曾厝垵一家家庭旅館的管理房,這位江西南昌的男孩,在廈門長大,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能夠在廈門機場工作。他希望,自己能努力成長為媽媽最堅強的肩膀和依靠,成為家里的頂梁柱。
變故:父親離世,母親撐起家庭
在廈門大學學生公寓門口,曾厝垵的一家家庭旅館一樓管理房,是孫琦家的全部家當。他和母親住在管理房里,母親給旅館打工,換來了這間可以免費住的房子。
房間很小,只放得下一張床,一張小桌子,一個小衣櫥。床邊的紙箱里,堆滿了孫琦的書。進門左手邊的墻壁上,掛著一幅遺照,那是孫琦的父親。“他爸爸在10多年前過世了。”孫琦的媽媽回憶起過去一切的美好。孫琦的父親是一高材生,在10多年前被單位以“人才引進”方式引進到廈門,在他們一家人看來,一切的幸福剛要開始,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父親來廈門工作不到兩年,因病去世了。
他們一家搬離了父親單位的宿舍,到曾厝垵租房子住。從那時候起,學歷并不高的母親開始四處打工,供孩子讀書。“我沒什么文化,只能打零工。”孫琦的媽媽說,曾厝垵的房租越來越高,從過去一間房子200多元錢,漲到現在上千元錢,而自己收入非常有限,壓根就沒有辦法供孩子上學,但為了讓兩個孩子在廈門受到好一點的教育,這位堅強的母親堅持下來了。孫琦的姐姐考上了大學,現在已經畢業,而孫琦也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
成長: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他小時很頑皮,很貪玩,到后來才知道要讀書。”說起兒子,孫琦媽媽感到很欣慰,因為兒子上了高中之后終于意識到要好好讀書,成績進步了不少,但要不是高考前生病了,考試成績會更好的。“考試前一天,還在打吊瓶,邊打還邊在復習語文。”說起兒子的高考經歷,孫琦媽媽感到很心疼,她說孫琦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
孫琦對自己的高考成績并不是很滿意,從小租住在廈門大學學生公寓門口,他一直憧憬能夠進入廈大讀書,進入高三也一直以此為目標。
在孫琦看來,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改變一家人的命運。在小時候,他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現在長大了,他清楚自己該怎么去努力了。在他看來,若沒有帶病參加高考,他可以考得更好一點。
如今,孫琦給自己規劃了一條道路,進入大學以后,他準備攻讀雙學位,然后繼續考研。孫琦相信,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未來:想去機場或廈航工作
孫琦老家在南昌,他說自己趕上了一個很好的時代,所以才有機會在廈門參加高考。要不,他得坐火車回南昌去參加高考。而在十幾年前,他就是坐了一二十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廈門。
這位喜歡打籃球的男孩也有自己的夢想,沒有坐過飛機的他卻向往藍天,想從事跟飛機有關的工作。他說,自己填志愿的時候考慮了很多,曾因學費問題考慮過軍校的航天專業,也考慮報考民航大學。因為,他想去高崎機場或廈門航空工作。
但是,最后經過多方權衡后,他選擇報考福州大學,因為希望能夠多回家看看母親,照顧家里。他覺得,只要夢想在,愿意不斷努力就可以實現。
他說,沒有了父親,他并沒有因此而不幸福,母親和姐姐照顧了他太多,一直呵護著他,現在他是時候成長起來,來呵護這個家,做家里的頂梁柱。
所以在填報完志愿后,孫琦就開始準備去打零工,這些天他已經開始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工作崗位。
孫琦說,每天在曾厝垵看見來來往往的游客,從來不知旅游是何滋味的他,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錢之后,帶著母親出去旅游一趟。
愛心感言
賴先生:我每年都關注著《海峽導報(微博)(微博)》的愛心助學報道。前天看到今年的活動已經啟動了,我會找個時間到報社再盡一點心意。人才難得,希望這些孩子不要因為經濟上的困難就中斷學業。
莊小姐:這些孩子頑強求學的精神令人感動,我也會盡一點自己的力量,幫他們一把,助他們騰飛。
陳小姐:我上大學的時候也曾為學費發愁,得到了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工作以后,我也一直都很關注愛心助學活動,每年也會來獻一些愛心。我希望能夠盡自己的一點努力來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也算是對社會的一點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