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澎湃新聞從北大獲悉,北大今年首封本科生錄取通知書送達,收到該錄取通知書的正是近日因遵從內心選擇、填報北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四川成都女孩王藝瑾。
當天,被問及網友的關注和評論會否對她帶來壓力和或負擔時,王藝瑾告訴澎湃新聞,日常生活中,她習慣于從積極的一面去看事物和問題。
“我喜歡走自己的路,然后一步步邊走邊看。網友那些評論,有一些我就當做美好的祝福了。”王藝瑾說。
新學期開學后,王藝瑾將進入北大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項目“大釗班”學習。這也是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首次在本科提前批次招生。
王藝瑾的媽媽希望,女兒今后能學有所成,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人抱負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王藝瑾本人表示,未來,希望自己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能研究明白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實踐能讓中國迅速地強大起來,并希望自己能夠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還能怎樣創新運用于實踐,促進國家更好發展。
從想當外交官,到想研究馬克思主義為何具有優越性
澎湃新聞:7月12日北京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推文里提到,你母校的一位副校長說你從高一入學開始就樹立了非常遠大的理想,且目標很明確——要當外交官,考北大。你什么時候確立的這樣的目標?這跟你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這些活動有關嗎?
王藝瑾:我高一上學期開始參加學校模擬聯合國大會,之后就發現自己很喜歡參加這樣的活動,想當外交官。
考北大是我自己在心中定下的一個目標,這也是我學習上一個很大的動力。
澎湃新聞:參加這么多次模擬聯合國大會,中間有沒有讓你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或者經歷?
王藝瑾:我記得第六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上討論的是國際塑料垃圾處理的問題,當時我是“美國代表”,所以我必須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來思考這一問題,這讓我的思維方式得到了開拓,能夠從更多緯度去思考問題。此外,
由于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時要和其他人磋商,所以要注意措辭,要學習外交辭令,這些鍛煉使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澎湃新聞:你有比較崇拜的外交官或者學習榜樣嗎?
王藝瑾:我平時經常看外交部新聞發布會的視頻片段,我覺得我們國家的外交部發言人都很厲害,他們的發言都很精妙,很值得我學習。
但我現在選的這個專業其實跟外交官離得比較遠了,我的職業目標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澎湃新聞:為什么會發生變化?這中間經歷了一個怎么樣的過程?
王藝瑾:以前,我只是憑著興趣在發展;高三我開始關注大學的一些具體專業及報考要求后發現,我的個子偏小,身高可能達不到外交官的條件要求。
再加上參加模聯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國情,也對世界局勢等有了更多了解,對比之下,我覺得我們國家的制度確實很有優越性。這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制度,所以我慢慢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變得感興趣,希望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能研究明白為什么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優越性,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實踐能讓中國迅速地強大起來。我也希望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去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未來還能與中國的哪些實際相關結合,還可以怎樣創新運用于實踐,進而為我們的國家做一點貢獻,讓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好。
這些也是我最終確定要填報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主要原因。
受媽媽影響,遇事總能朝好的積極的一面去看
澎湃新聞:高中大家學習都很忙,你參加了很多項活動和競賽,活動結束還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你是怎么樣做到能夠快速切換狀態的?
王藝瑾:一方面,我參加各類活動的時間主要是集中在高一高二;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心里會想著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事,比完賽結束之后這個階段的事就是學習,那就要好好靜下心來學習。
澎湃新聞:你媽媽之前提到,你8歲擔任過四川省首屆少兒春晚的主持人,9歲當過區級慶“六一”活動的主持人,9歲半還參加成都市的百姓故事會比賽,獲得冠軍。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參加語言口才學習訓練的?在參加大型活動時,你有緊張怯場的時候嗎?
王藝瑾:從剛上幼兒園開始,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挺強的。到小學一年級時,我爸媽就有意識地送我去進行主持、朗誦、表演等方面的學習。因為我對這些方面比較感興趣,所以從一年級到初二,我一直沒有停止這方面的學習與訓練。
我從小就敢大方上臺表演,再加上一般都是在多次練習、準備很充分的時候才上臺,所以我通常不會感到很緊張。
澎湃新聞:你參加這些活動和比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你童年時會覺得自己休息或者玩耍的時間比別的小朋友少嗎?
王藝瑾:從小到大,我都是基于我自己的興趣去參加這些活動的,并不是我爸媽要求我去的,所以我不覺得自己累或者比別的小朋友玩的時間少。因為自己感興趣,所以去參加這些活動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玩,一種放松。
澎湃新聞:你的班主任老師說,你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都很積極,包括學校運動會以及每天做早操,你都能積極帶頭參加,且總是正能量滿滿的。你是怎么做到能夠一直保持這種狀態的?有沒有感到過疲憊?
王藝瑾:沒有。比如做早操這件事,我是班長,我有一種集體榮譽感,就會想我要為班級做點什么事,我們班級應該爭取怎樣的榮譽,有這樣一種目標感就不會覺得疲倦。
澎湃新聞:你這種性格是受父母性格影響,還是由于父母有意識地培養了你積極樂觀的心態?
王藝瑾:我覺得兩個方面都有。我媽就是這種性格,在潛移默化中我也形成了這種性格。
我媽是那種樂觀積極,做事很認真、追求完美的人。她是老師,她備課時總會將課件里的每一頁PPT的每一個細節都打磨到極致。在她的影響下,我也比較追求完美,不管是學習上,還是日常生活上或者班級活動中都有這種追求,并且遇事會朝積極樂觀的一面去看、去想。
我喜歡走自己的路,網友的有些評論我就當是美好祝福
澎湃新聞:你已經收到了北大錄取通知書,你對大學生活有沒有什么規劃?
王藝瑾:我現在對大學的課程安排、時間安排還不是很了解,開學后會根據大學的課表等來做具體的規劃安排。
目前我的初步構想是,除了我們學院規定的一些專業課、語言課之外,再涉獵一些比如說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之類的課程,有機會的話,我可能會選修這些課程。
澎湃新聞:這幾個方面是你之前就有關注的領域嗎?
王藝瑾:對,小時候我爸媽比較注重培養我的閱讀興趣,他們會帶著我一起閱讀。后來主要是我自己找書讀,我看的書的領域比較廣,對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等都有所關注。
澎湃新聞:進入北大之后,你可能會發現有很多人跟你一樣優秀,甚至比你優秀,你會擔心自己進大學之后各方面表現不再像高中那樣突出嗎?
王藝瑾:這種擔心還是有的,但我覺得我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不至于被埋沒成什么樣子。
澎湃新聞:也就是,相信自己還是會有發光的一面能夠展現出來?
王藝瑾:對,我會盡力在各方面都做得好一點,應該不至于上大學后就完全被埋沒在人群里。
澎湃新聞:你有思考過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嗎?
王藝瑾:以我選擇的專業,我未來可以從事理論研究,再往后可以爭取做大學教師,也可以考慮去從政。但我目前還沒有考慮好,以后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興趣發展來做選擇。
澎湃新聞:這兩天,與你有關的采訪和報道比較受關注,有評論說,你以后是不是想去黨校當老師,或者是不是想從政,未來是不是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領導。網上的這些評論會給你帶來壓力或者負擔嗎?
王藝瑾:我喜歡走自己的路,一步一步走,然后一步一步看。網友們的那些評論,我都當做美好的祝福。
澎湃新聞:你選擇的專業跟國家發展密切相關的,你對祖國的未來有什么期待或期許嗎?
王藝瑾:目前我們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完成了,面對第二個百年目標以及中國未來的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做一些貢獻。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實習生 王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