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來自北京一所公立九年一貫制學校名為《戰“疫”路上的“C位”》的公開信引發中韓學生及家長熱議。公開信走紅之后,信的作者——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望京實驗學校的校長劉美玲做出了回應。
公開信只為傳遞正能量
劉美玲直言,真的沒想到這封信在中韓網絡上引發熱議和廣泛轉發,她也分享了一下寫這封信的心路歷程。“作為校長,我想讓老師和同學們第一時間看到國家的舉措,聽到上級的要求,學校的聲音,正確認識把握疫情帶給我們的思考,把學校要求和期望傳遞給他們,這就是我寫這封信的初衷。”
“看到各地醫護人員緊急馳援疫情嚴重地區,方方面面、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同心協力籌備救援物資,作為校長我考慮更多的是做好學校層面的防控工作,保護全校師生的身心健康。我寫這封信就是特別想關注隔離在家的師生們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健康,對老師在停課不停學兩周的時間里,所做的大量具體、繁雜的工作表達一份感激,更是對于為疫情防控付出努力的各行各業人士,特別是對那些英雄表達敬意。我想告訴師生們,面對嚴峻的疫情考驗,教育應該以愛國主義為出發點,從熱愛國家,熱愛黨,熱愛人民,到愛學校,愛家庭,愛自己,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劉美玲說。
在信中,劉美玲主要表達的意思是:“要愛黨愛國、要致敬英雄、敬畏生命要直面困難、感謝與祝愿。在疫情防控攻堅階段希望能夠給全校師生家長傳遞正能量。”
停課不停學 線上和線下兩不誤
目前疫情還在嚴格管控當中,而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望京實驗學校的課程也在開展“停課不停學”的工作。“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我們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齡段孩子的特點,開展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劉美玲說。
據介紹,針對小學一二年級孩子年齡比較小,該校采取線下布置閱讀名著、寫寫畫畫、朗誦、聽書、講故事等活動讓孩子們提升興趣有事兒做。三年級到六年級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鼓勵孩子線下制定學習計劃,完成居家的學自主學習生活,培養自律性、自覺性,養成學習的好習慣。而七到九年級的高年級學生,采取線上答疑和線下探究相結合的形式,更多地讓學生們開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完成。
七到九年級,采取線上答疑和線下探究相結合的形式,更多地讓學生們開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起到監控和監管的作用,居家的學習并不是以教師為主,而更多的是以學生自主學習開展活動。我們鼓勵老師們充分開發各種資源和平臺開展線上活動,比如微信平臺、騰訊會議、釘釘等,輔助家長,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和線下答疑工作。
學生居家學習的心理健康情況一直是學校關注的重要工作。居家生活學習這么長時間,對學生是個考驗,對家長也是個考驗,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一個檢測。為了更多地關注學生們居家學習生活的身心健康,該校開展了全校的一到九年級56個班的云班會。通過云班會讓學生、家長還有老師們隔空相聚在一起,及時了解各班級情況,從不同層面給孩子們提升,引導孩子們判斷正確的輿論導向,同時了解如何做好自身防疫保護及支持國家各項工作。
該校工作中很大的一個亮點是“青師班”即青年教師團體,開展“線上幫幫團”活動。學校青年教師主動成立八個社團—“米其林三星主廚們的拿手菜”“書法及假期生活分享”“核心力量訓練”“消毒游戲開發”“美術創意”“趣味心理”“好書美文分享站”“身邊的趣味科學”。線上主題活動社團自2月5日推廣以后,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積極報名參加,起到了家校溝通的橋梁作用,讓孩子居家的生活充滿意義,充滿情意,使家校溝通更加順暢,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據了解,該?,F有來自6個國家的國際學生60余人,占在校學生3%左右,其中40名左右為韓國籍學生。為了及時跟進國際學生學業情況,學校專門安排懂英語、韓語的國際部老師隨時與國際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同時,學校也通過社交軟件等渠道及時發布消息,便于外籍學生和家長及時了解中國和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政策措施,并解答家長相關問題。
“病毒無情人有情。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劉美玲說,特殊時期,特殊的經歷告訴我們愛國愛黨、尊重科學、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將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這些將會讓孩子終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