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他是中國臺灣的高產作家,獲得了諸多文學獎項。其代表作有《清歡》、《愿你,歸來仍是少年》等。
1953年,林清玄生于臺灣南部鄉村。他說:“小時候家里很窮,共有18個兄弟姐妹,我排行十二,我前面有11個哥哥。”
林清玄的名字,也是偶然得之。他說,他出生時沒有哭,帶著微笑來到人間,他的祖上及父親一輩都不識字,就給他取名“清怪”。“我是清字輩的,我一個哥哥說,‘怪’太不好聽了,還是叫‘奇’吧。于是父親以林清奇給我去報戶口,沒想到工作人員說,‘奇’也不好聽,還是叫‘清玄’吧,因為他正在看一本叫《清玄道長》的書。”
林清玄曾任媒體記者、編輯,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
林清玄在大陸出版了《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馬尾》、《林寺》等著作,很多人即使沒有讀過他的書,也在《讀者》雜志上讀過他的短文。他的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曾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
關于教育孩子
他說過這些話——
考7~17名的孩子最有出息
我小時候讀書差,考試都考紅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試,我好不容易考了一個超過60分,很高興,拿回家給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飯,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這么爛還笑,爸爸說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找一個接班人,現在終于找到了。我一聽壞了,爸爸是農夫,向上三代都是農夫,我不要做農夫的,所以后來就用功努力讀書。
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松,是創意最好的。說到這里我真感動啊,終于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時候我們那班只有17個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么努力,輕松點進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里面。
喚醒內心的種子,就是好孩子
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我算是喚醒了內心種子的人,從小學三年級就立志做作家,小學開始每天寫500字,中學寫1000字,高中寫2000字,大學寫3000字,我一直堅持下來,現在已經出了131本書。
孩子生命中應該掌握的重要的東西有很多,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這幾方面的能力——
面對挫折的能力:
鍛煉這個能力,除了讀書,還有勞動。
愛的能力:
我學生做過個實驗,回家抱自己愛的人,100斤都抱得起來還轉一圈,抱一百斤石頭肯定不行。用飽滿的愛面對親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對人生。
認識生命的多元價值:
臺南有個高一學生,父親是種鳳梨的農民,還要鑒定鳳梨的甜分,每個鳳梨敲3下,幾年下來,父親敲鳳梨的手指腫得很粗大。學生很心疼父親,就發明了一個可以敲三下鑒定鳳梨甜度的機器,這個機器最后得到了英國發明獎的金獎。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要看他對生命的理解。
世界觀:
現在很多孩子去國外念書,家長說是為了培養孩子世界觀,好想法。認識到世界的廣大,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孩子學習了解自己,之后還要學會表達,特別是內向封閉的孩子。有個男孩喜歡一個女生,想約她,結果靠近女生就緊張,臉通紅地嚇跑了。這時候,我教你們“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那個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們都是人”,看見位高權重的人不敢說話也念“我們都是人”。這樣克服內心緊張,我們才不懼于表達自己。
不和孩子細致生活,那會不再認識孩子
孩子長得太快,如果不細致愛孩子,不和孩子細致生活,那會不再認識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我和我的孩子相處很好,每天孩子出門,我站在門口拍拍他們肩膀,說爸爸愛你們,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我還是抱抱他們,說爸爸愛你們,今天辛苦了。我和三個孩子關系都很好,和他們就是朋友,同時從他們身上學習。
綜合自人民日報微博、海外網、環球網、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